芷溪镇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南部,东邻庙前镇,南接丰图村与上杭县蛟洋乡毗连,西倚上杭县南阳镇,北靠新泉镇,距连城县城52km,距龙岩市区65公里,距厦门265公里。芷溪因古时村边溪流两岸长满芷草而得名。
芷溪群山环抱,芷水蜿蜒,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有诗云:“历史文化一名村,桃源芷水映金峰。”
芷溪居民重视宗祠建筑,缘于客家人慎终追远、敬祖睦宗的传统美德。
芷溪宗祠文化之黄氏家庙
明清以来,芷溪先民先后建了74座古宗祠,138幢古民居,这些规模宏大的明清时期建筑,被客家研究人士誉为“客家大宅门”。这些古建筑除一部分是专门作祭祖联宗用外,其他都是祠居合一的复合型建筑,普遍采用客家地区“九厅十八井”结构布局建造,门庐威严,庭院舒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美仑美奂。这些古建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庚福公祠、龟山公祠、杨辉公祠、峻亭公祠、澄川公祠、翠畴公祠、孝友祠、孔怀堂公祠、华岳公祠、隐轩公祠、耀南公祠、渔溪公屋、培兰堂、余庆堂、永裕堂、万斯堂等。
芷溪花灯最有特色,原由苏州引进,迄今已有三百年历史。
芷溪村历史悠久,当地群众流传着 “邱三千、华八百,姓黄姓杨一百” 的口头禅说法。据当地这四个姓的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南迁前均居住在黄河以北,后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成群结队跨黄河,渡长江,进江西,入福建,先在宁化县石壁定居,后再往南迁移,芷溪的邱姓约在元朝中期由上杭迁居到芷溪邱坑牛角屋,而华姓为明初迁至芷溪,距今均已600多年,而杨、黄两姓来芷溪定居也有550-600年。在芷溪至今还可看到古代保存下来的大小宗祠65座,大型祖屋难以胜数,这些宗祠祖屋绝大部分建于清朝中叶,从其建筑的外部结构,内部庭院的摆设,建筑规模的宏大,内藏古老文物之多,在连城可称是独一无二,而可供开发利用和保护研讨的古建筑设计、装饰、雕刻等更是枚不胜举。目前保存最古老的牌匾是邱姓的“纯孝”匾,为明朝万历年间所赐。
清晨,小巷中的作坊早已炉火正红。走近才看清,是在做豆腐干。豆腐干是著名的闽西小食品-八大干之一。所谓闽西八大干是指闽西地区有风味特色的八种干制食品:包括连城地瓜干、武平猪胆干、明溪肉脯干、宁化老鼠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清流笋干及长汀豆腐干。闽西的豆腐干主要原料为大豆。还有搭配:大茴、小茴、甘草、肉桂、公丁香等香料。将其研成粉末成为五香粉。再加以精盐或酱油,栀子水等。将大豆先用石磨干磨,除去豆皮。再通过水浸、磨浆、开水冲浆、过滤、煮沸、点卤等工序制成豆腐脑。然后将豆腐脑盛入以白纱布垫就的小木方格内。四角复包,压榨至干,遂成白豆腐干。此后还要将白豆腐干抹上五香粉和精盐,腌制后,清水洗净。用光滑嫩石将其下面磨至光滑,晾干后抹上栀子水染成黄色。然后将豆腐干放在特制烘笪上,微火烘焙而成。 此法制成的闽西豆干甜、香、咸、鲜四味俱全,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