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东山古镇


苏州东山即东洞庭山,位于吴县南部,距江苏省苏州市约40公里,是太湖沿岸最大的半岛。因伍子胥曾迎母于此,古称胥母山;因莫厘将军曾居此,隋代又称莫厘山。山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东洞庭山及附近岛屿和湖面组成的东山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花果丛林和明清古建筑群为特色的山水风景名胜区。由于东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隅,气温受到太湖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年平均温度在15.5~l6.5℃之间。适宜的气温,把四时的东洞庭山点染得风采绰约,气象万干。
东山是吴中地区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山。良田连片绵延,茶树层层叠叠,鱼池星罗棋布,优果漫山遍岭。杨梅、枇杷、柑桔、板栗、银杏、石榴、梅子、柿子、桃子、枣子、杏子、葡萄、樱桃等应有尽有。东洞庭山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其著名景点有莫厘峰、紫金庵、雕花大楼、启园(又称席家花园)、杨湾明代古街、轩辕宫、灵源寺、三山岛、龙头山、长圻嘴、东山古镇、陆巷古村等。春秋时期吴越相争的夫椒之战就发生在这里。现在莫厘峰上有吴越时期的望越墩、演武墩等古迹。还有唐代名将席温、宋代文学家陆游、明代宰相王鏊等的遗迹。白居易曾写过诗文赞美东山的秀丽景色。

东山镇倚山而筑,椽摩檐接的老街一字排开,古老斑驳的石板路依街伸展,曲曲弯弯的小巷幽静典雅,近百幢明清建筑参差错落,不规则的石井栏上布满了绳痕,狭小的店堂,古老的柜台,给古镇增添了无尽的情趣和色彩。西卯坞紫金庵内的彩塑罗汉和春在楼的精妙建筑,皆为江苏省级保护文物,堪称绝世的艺术珍品。三山岛曾发现过震动全国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杨湾古镇集元、明、清各代建筑之大成,尤以明代建筑最多,有“明清一条街”的美名。
东山景点:
明清以后,达宫显贵,地主巨贾,当地富户,纷纷择地营墅,筑园自娱,雕花大楼即其中之一。 雕花楼乃一闻名中外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周围银杏树林立,桔园毗连,环境幽雅,是吴县市委人民政府在东山的接侍窗口。 雕花大楼,原名春在楼,取“向阳门第春常在”之意而名,在东山镇南光明村,因主楼梁桁门窗等有精细雕刻,俗称“雕花大楼”。其楼宇高大宏敞,富丽堂皇;雕刻匠心独具,鬼斧神工,既堪实用,又可观赏,乃金锡之、金植之兄弟的一座庄园式的仿明建筑。金家祖业本不厚,经金氏兄弟经营,短短十几年即便发迹,一跃而成东山最大的地主。金氏兄弟为眩耀富有,于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五年,以三千七百四十一两黄金的代价,挑选上等优质材料,遍邀能工巧匠,建成东山首屈一指的雕花大楼,游人流连其中,珠光宝气,辉煌夺目,犹如置身上界琼楼玉宇。
  雨花台,又名雨花禅院、雨花庵,是著名的古寺遗址。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后被毁。清顺治五年(1648年)重建。咸丰年间又被毁。同治六年(1867年)智能和尚重建。禅院居莫厘峰半山腰,背山面湖,前有不蓄水的冲沟,庵后有从石隙中流出的终年不绝的“翠香泉”风景绝佳。l920年,东山叶氏在雨花台边建“醉墨楼”,张謇为之题匾。十年动乱中,禅院和醉墨楼均被拆毁。1986年,吴县人民政府重建雨花禅院。
启园,原为席启荪的私家花园,俗称席家花园。座落在东山东部的杨家湾附近。1933年席氏为纪念其上祖在此迎候康熙皇帝而兴建。占地50余亩。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之一,经政府多次拨款整修扩建,才具今日之风貌。



启园选址得宜,为江南少有的山麓湖滨园林,启园依山而筑,傍湖而立,介乎山水之间。该园藏山纳湖,步移景易,既融苏州园林小巧玲珑、曲折幽深的艺术特色,又具脉接七十又二峰,波连三万六干顷的粗犷气魄。柳毅井、康熙皇帝御码头、古杨梅树为园内三宝。厅堂轩谢,廊舫斋馆,花径曲桥,散落其间,与天然山水浑然一体,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
从苏州乘汽车西南行,越过“木塞于渎”的木渎镇,不多久即抵太湖东南半岛东洞庭山。下车穿出市镇,缘公路徒步而南,沿途翠屏夹道,花枝拂面,果香扑鼻,枇杷、杨梅、银杏和桔树林,比比皆是;这儿原是东山产果的中心。行约五里许,即达古紫金庵所在地西卯坞。按紫金庵,又名紫金寺,周固重峦迭翠,房屋数间,深藏不露;庙始创于唐初,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其间迭经兴废,唐时旧貌已不复见。
紫金庵之所以遐尔闻名,因庵内保存着的十六罗汉像,与苏州直保圣寺和杭州灵隐寺的罗汉像齐名,雕塑技艺之精湛,堪称我国雕塑艺术之精华。前二者的罗汉像,皆因年代久远而散失不全,唯独东山紫金庵仍为故物,实在难得。在我国历史文化上,也具有相当的价值。《净因堂碑记》载:“罗汉像怪伟陆离,塑出名手,余游苏杭名山诸大刹,见应真象特高以大,未有精神超忽,呼之欲活如金庵者。”明大灯和尚有诗云:“金庵罗汉形貌雄,慈威嘻笑惊神工。当年制塑出奇巧,支那国中鲜雷同。”

法海寺,相传为隋朝莫厘将军舍宅而建。后梁乾化年间(9l1~915年)改称“祗园”。宋朝祥符五年(l0l2年),寺僧进京断臂请封,宋真宗赐名法海寺。明代建天王、弥陀两殿,规模扩大。清乾隆年间毁于大火。现有前后两进殿屋,为民国年间重建。寺前有镇山石狮、石凳、碑碣,以及青白两泉,并有山道河通莫厘峰。现今的法海寺大殿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
响水涧,上承莫厘峰和山茅峰之水,由法海坞沿山南下,折而东去,沿途汇人支流之水,故愈往下,水势愈急。涧长五里,犹如“一条素练,飘然而去”。每当雨后,山水奔涌直下,层石如齿,如漱王液;飞珠溅沫,蔚然壮观。涧中多石块砂砾,水流虽然湍急,但清澈如镜。涧水自高处来,曲折缭绕,穿村过户,为东山古镇增添了无穷的色彩。
轩辕宫,位于东山镇杨湾村蒉家山麓,原杨湾村有寺庙,轩辕宫为杨湾庙正殿。据传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明清时重修。当初用以祭祀吴国大臣伍子胥,古称胥王庙。明代起,先后改称显灵庙、灵顺宫。民国时期,正殿改祀东岳大帝,殿名改为“轩辕宫”。轩辕宫雄踞山垣,面迎太湖,气势磅礴,壮丽无比。殿前月台,可供游者凭栏远眺,大殿四周,桔林似海,阵阵桔香,扑鼻而来。尤其是秋末冬初,万绿丛中点点红,更富诗情画意。
陆巷旅游村,旧称陆巷古村。它背山面湖,东边是莫厘峰,西边是太湖,面积0.74平方公里,南宋时渐成村落。明清时名人辈出,如明正德初大学士王鏊的故里即在此村。古村内,寒谷山庄、北箭壶、观音堂等,明清高堂巨宅鳞次栉比,是吴县古建筑群中数量最多、保存较好、质量最高的一个村庄。
莫厘峰位于东山镇北面,海拔293.6米,景点面积214.4公顷。因隋朝莫厘将军隐居且葬此而名,有雨花台、还云亭、古雪居、望越台、纯阳坞、法海寺、古蹬道、清泉流水、摩崖石刻以及莫厘峰眺望等景物景观。莫厘峰与西山缥缈峰隔湖相峙,各显风姿。莫厘远眺,是东山古八景之一。在顶峰远眺,湖中岛屿,状若青螺,邓尉、穹窿、灵岩、清明、尧峰诸山依稀可辨;俯视山下,果林成片,翠竹葱茏,河流萦回如带,稻菽成片,桑柳成行,江南水乡风光集于眼前。每当阳春二月,莫厘峰白云缭绕。此时登临顶峰,置身于悠悠飘动的云中,如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灵源小区有灵源寺遗址、王鏊故居、碧螺峰、底定桥、罗汉桥、石林、灵泉等景物景观。灵源寺在东山后山碧螺峰下,始建于梁朝天监元年(502年),明时鼎盛,清代时规模很大,-度为东山诸寺庙之首。现存僧寮八间是清末民初时的建筑。寺院内前有罗汉松一株,与灵源寺同时代,故称梁朝罗汉松,据今已1300多年。这株罗汉松直径1。35米,高20余米,成龙纹盘旋之状,主干上瘦瘤累结。李根源先生曾在《西山访古记》中写道:“罗汉松一株,大可数抱,臃肿轮#,蟠崛扶疏,殿庭荫满。成为东洞庭山、碧螺峰麓灵源寺奇绝,堪与光福司徒庙的'清奇古怪',四棵古松媲美。”
石桥村是王鏊的故乡。有王鏊晚年构筑的“壑舟园”遗址。石桥村内有宋朝绍定年间(1228~l233年)所建的底定桥。桥名取自《尚书·禹贡》“三江既人,震泽底定”之句。桥系石砌,单跨过涧,设有桥亭,造型美观。村民称之为“石桥”,村名也就为“石桥村”了。该桥几经毁坏,几次修复,至今古貌盎然。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