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店:赊来的一座古城


  就连那个不起眼的小店,早点,油茶,也是笑开的一张脸。不问价钱,先吃了再说。这也是赊的一种诠释。散淡的生活,让他们始终秉承着祖先的本色,不唯利是图。这个几百年前就垫定的基调,是不能绕过的根本。
    社旗人招待远方的客人,无须搅尽脑汁,只要随便拿出一瓶酒,也可以骄傲地说:这是俺赊店的老酒,几千年了啊。赊店人没有夸张。这老酒,在刘秀兴汉时就曾名扬天下。
    赊店的来历要追踪到汉朝。传说光武帝刘秀龙潜南阳时,表面落魄,实则积极访将求贤、一心光复汉室江山。有一次刘秀与访得的几员大将聚在一个酒家喝酒,喝到酣畅处,雄心顿起,决定起兵光复汉室。起兵得有帅旗呵,抬头一看,酒家的酒旗正高高飘扬在空中。恰巧的是,这酒家也姓刘。于是赊了这面酒旗作帅旗起兵,揭开了他光复汉室的大举。事成后,赐此地为赊店。至今,国人虽不识赊店,但没有人不知道赊店老酒。
    这故事因年代久远,已不可考。但离会馆不远,便有明清的码头遗址。那时,潘水赵水连绵千里,水草丰盛。前九北七十六省的商船络绎不绝,尤如夜夜笙歌美人画舫的秦淮河。陕西人顺河而上,在这里歇脚,湖南湖北人从长江上下来,带来南方人的丝绸,更远的闽浙人从武夷山下出发,带来大批的茶叶,古瓷。这里是南北的中转码头。往北,便是陆路了。他们从这里换乘马匹、骆驼,再穿过崇山峻岭,崎岖山路,最远,到达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莫斯科。这条绵延万里的茶马古道,是当时南北、东西的交通要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时风生水起,热闹非凡。光是各省商家所建会馆便有十余座。七十二条古街各有各的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