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坚守汉文化的隆里古城


方圆不过几十公里的土地,城垣内围起的却是另外一个世界。踩着雨雾浸润中发亮的鹅卵石小路,走过青石板台阶,书香第、科甲地、将军第、三槐第、五柳堂、太原家风、苏湖世家,一块块书法精妙的牌匾彰显着旧日主人的声名赫赫。如今这些高墙之内住的也不过就是普通人家,科甲第里贴着一张红榜,祝贺某某考上某著名高等院校,只是不知曾经飞马报喜的队伍是否也驶入过这些沧桑百姓的门庭?
唐天宝年间,一代才子王昌龄因开罪朝廷权贵,被贬为龙标蔚,他来到隆里古镇修建起了龙标书院,一座书院开启了文化思潮之门,成为隆里文风兴盛的重要因缘,如今这座风格雅致清新的书院门建筑犹在,静静的后院现在是一所小学校。几百年书香绵延不断。
挪威人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博物馆,其实这座活着的古城本身就散发着巨大的生态能量,这里生活着的家家户户就是一处处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在正阳门下吃着米豆腐的时候,我决定今晚就落脚古城中了。
济阳人家,老房子盖起了新客栈,清清爽爽,明明静静,洁白的床单,老式的木桌、木窗棂一推开就是秀邑南山,3楼的露台眺望过去一片马头墙林立,这才是我喜欢的客栈,而不是闹市里矫情做作的旅舍。
和老板一家围坐小火摊吃了一顿家常饭,终于是汉家味道了。苗侗等饮食虽有风味,但到底还是有那么点水土不服,于是,这普普通通的酸菜、白菜、红菜苔成为回味无穷的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