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云山屯演绎明朝的旧事


云山屯村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主要由民居、寺庙、屯门、屯墙、屯楼、古街道等组成,建筑风格既有江南的门、窗、楼、室等细节在局部处理上的风韵,又融入了贵州特有的石头建筑的特点,蕴涵着古老的民族文化。
云山屯村位于距安顺市约20公里的七眼桥镇的云鹫山的奇峰下峡谷中,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这里的居民由于都是古时屯堡军户的后裔,所以人们把他们称为屯堡人”。
600多年前,明洪武帝朱元璋为加强边疆地区的统治,在江浙招幕士兵,让他们携妻带子进入贵州,居住在设置的卫所里,战时出征,闲时屯垦。当时卫所广布全省各地,军户达数万人之多。历经沧桑,而今这些卫所的遗迹大多散落到了历史的时空中了,但在“黔之腹,滇之喉”的安顺,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卫所旧址及当时人们生活的遗风,云山屯就是其代表。



依山势而建的云山屯村寨,状如一条昂首摆尾的巨龙飞行于云鹫山的半腰,只有前后屯墙的两个城门,前屯门用巨石垒砌而成,两旁的城墙,高78米,厚约152米,屯墙全长100米左右,上有炮眼和垛口,各处制高点还有众多的哨棚,一旦发生战争,即构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指挥和作战体系。其建筑风格分三部分,前面龙头部属明朝建筑风格,中间龙身部为1清朝建筑风格,后面龙尾部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从唯一的屯门进村,穿过深数十米的门洞,便是长约6…0米的屯堡一条街,它有许多小巷巧妙地与各户的三合院、四合院,碉楼等相连接,形成了攻防相济的通道。随着屯田制度的衰退,加之豪商富贾的涌入,这里的商业贸易曾繁荣一时,布号、米肆、药铺等遍布全屯,著名的德生昌中药铺遗址至今仍存。近年来,由于交通道路的变迁,其往日的兴旺与繁荣已逐渐逝去。
云山屯的民居大多采用穿斗木构架结构,构架承重,围墙只起围护功能。围墙用石块彻成,选择的材料由大到小,使墙体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感。房屋的板壁、支柱、窗户、门楼等均有镂雕花纹,或名人诗句,或松菊竹梅,或鸟雀风鹤,绚丽多彩,寓意深刻。整个云山屯的建筑群体中,融汇了从明代以来历朝历代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些建筑是一段过程凝固的历史。 
沿着云鹫山崎岖的石阶而上,便可到达古树掩映的云鹫寺,寺庙由三部分组成,最早的是建于50多年前的大佛殿,清康熙年间增修玉皇阁和关圣庙,民国初年再添待漏桥和化纸塔。玉皇阁为重檐式攒灵歇山顶建筑,是当地古寺的代表。从高处放目远眺,西面苍山如海东向良田万顷,让人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旧时的地方志书把屯堡人称为“凤头鸡”凤头笄”等,是因为已婚妇女的簪子酷似凤头而得名。云山屯的男子头包青布帕,身着扣边长衫,系腰带,穿草鞋或布鞋;妇女以纱帕为头巾,腰间系织绵丝质长腰带,打结于臀后,脚下是鹰勾尖头平底绣花软靴,腿扎白布绑腿,宽衣大袖的大襟长袍,衣领、袖口、襟边均饰有花边。据说如此之装束是明代贵留下来的。
云山屯有许多独具特色而又韵味无穷的节日文化:正月初九的玉皇会,正月十六迎汪公,六月初六土地会,六月二十四敬雷神……其中以迎汪公最具屯堡特色。传说汪公叫汪华,系安徽歙州休宁人氏,隋时为徽州地方官,后率部归唐,被封为越国公,因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不过,改封九官太守死后谥为徽州府越国公忠烈汪王,遗骨归葬子歙州城匕岚山之上。由于屯堡人有安徽来者,所以他们把故地轶亭也随之带入。正月十六这天,屯堡人要把汪公从平日香火侍奉的汪庙中请出来放在红色的轿子里,由村中德高望重者为前引,呜锣开道进行游乡,轿过的每一家都要烧香鸣炮奉迎,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
作为数百年前留下的历史“化石”,云山屯和它所代表的屯堡文化,已终经成了黔中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旅游TIPS:
正月和七月到云山屯,还可以见到当地人的傩戏。傩戏的主要剧目有《八仙图》K铡美案》等,表现形式以唱腔为主,道白为辅,此表演至少已有150年的历史。演出时要戴面具,内容大多取材于“说唐”、“三国”等故事,多为武戏。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 从安顺乘中巴到七眼桥镇,再乘当地的拖拉机至云鹫山,步行即可到达云山屯村。或乘安顺至云峰专线汽车直达云山屯村寨,车程约四十分钟。
通票30元(包括屯堡古镇天台山等景区内所有景点的门票及导游费)。
电话:0853-3736165。

安顺地戏
已有六百来年的历史,其存在与明初开发黔中安顺有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调集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三十万大军远征云南,一举击溃元朝盘踞云南的残余势力。战事既平,朱元璋虑及云南地处边陲,贵州又是土司势力长期占据之地,若无重兵屯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故把战略重点转向贵州,命征南大军沿云南到湖广驿道就地屯守,在贵州设有24个卫、26个守衙千户所,其中安顺有3个卫(普定、安庄、平坝),2个守衙千户所(关岭、柔远)。于是,贵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了史料上称谓的“屯堡人”,地戏也就随之而来了。地戏,俗称“跳神”,是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民间戏剧。
  地戏演出时,演员无一例外都要戴上面具。地戏面具的戴法与傩堂戏不同。先用青纱长统套头将头包住,置面具于额头之上,而不是象傩堂戏那样戴在脸上,这是便于武打。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