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三国古城昭化


昭化古城,位于川蜀之北,秦岭以南,地处金牛古驿道与嘉陵江、白龙江水道交汇处。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北枕秦陇,西凭剑阁,南通阆巴。而且周边关隘森列,占据有“东来有桔柏渡以拒之,西出有天雄关以镇之,南下苍阆有梅岭关以间之,北渡阴平有白水关以守之”的独特地势,成为了“关”“城”一体的水陆要冲,被誉为“全蜀咽喉,川北锁钥”,是古代重兵布控的军事要地,也是川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昭化这片热土,是与巴、蜀同为四川早期最开化的区域之一。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聚居、生息;西周时已有联盟式的部落在此定居,称为“昔阝”;春秋战国时期,建立了东防巴、北拒秦的苴侯国,历史上称为“苴国”,国都设在吐费城,也就是今天昭化境内的石盘村,当地人称为“土基坝”,它就是现在大家能看到的白龙江对面的那片地方;秦灭蜀并巴、苴后,开始在吐费城建置葭萌县,隶属蜀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建县最早的地区之一,史称“巴蜀第一县”,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了;东汉末,移城邑于今天的昭化古城,隶属广汉郡;三国、晋、西魏、北周、后唐分别改称过汉寿、晋寿、益昌、京兆、益光等城名;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宋太祖(赵匡胤),寓“昭示帝德,化育人心”之意取这两句话的前一个字改称“昭化”而沿用至今;1953年移县治地于宝轮院(今宝轮镇)后,昭化先后为昭化区公所、乡、人民公社、镇等行政建置地。昭化完整地展示了地方政权连绵不断的建置沿革,被专家称为地方政权建制的“活化石”。
在绵广高速公路通车之前,昭化古城的交通相对较为闭塞,虽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特殊历史时期的破坏,但古城的整体风貌得以保存,是国内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古代县级城邑。东、西、北三座城门雄姿仍在,古城墙残垣尚存,三横两纵的青石板街风格独特,融合了我国古代南方和北方建筑文化风格的明清时期民居多数保存也比较完整,大街小巷均保持着良好的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



昭化古城面积29公顷,以城墙为界的城池外形,像一只“葫芦”,而宛延的嘉陵江和白龙江象“葫芦”的藤蔓,所以,有“金线系葫芦”一说。昭化的城墙“旧系土城”,明朝正德年间“包筑以石”,到此,昭化的城墙才完全建成。昭化古城的选址、城池形状、以及城内衙门、街道、庙宇的修建,无不渗透着古代风水学的文化思想,按照我们现在的建筑理念,就是具有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思想。举一个例子:昭化古城就座落于嘉陵江、白龙江与笔架山、牛头山、翼山这些自然山水天然形成的太极图阳极的鱼眼上。
昭化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曾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并被峨眉电影集团授予“影视拍摄基地”。古城风貌依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县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嘉陵江水在此洄澜,水系宛成,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是广大游客观光旅游度假,学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到昭化这个风韵古朴的地方一游,将会有一番特别的感受和体验。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