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游走在平乐古道


 

我在驱车前往邛崃的路上心情有着几分期待,快到邛崃的时候窗外下起了小雨,天也变得阴沉沉的。透过因热气凝结而成雾蒙蒙的车窗玻璃,我看到道路两旁或近或远的人家。虽然下起了雨,让心情不由得有了一丝郁闷,但想到能在这样的冬雨里游历白沫江,感受一回有着“坝上江南”的美誉的千年古镇,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邛崃车站下车时才发现这里并没有下雨的迹象,突然想起那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俗语来。从邛崃坐上前往平乐的小巴,心情变得激动起来。小巴在出城后已然进入乡间小道,一路上蜿蜒盘旋让人有种“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约莫半小时后,我所熟悉的小桥流水、叠嶂的群山便在眼前。我知道,平乐近在咫尺。

在离禹王街几十米远的路口下了车,信步往前那便是禹王街的入口,平乐古镇的核心区。刚走进禹王街便听得迎面有人嘻笑而来,约莫几秒钟后两个脚踩双人自行车的年轻女子风风火火的映入眼帘。我赶紧闪到一边,准备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拍下这场面的时候,另一辆双人自行车又急驶过来。于是,我只好作罢,投去羡慕的眼神。
再往前走,便是建筑精美的古戏台,虽然看上去古色古香,但我知道那是现代人的杰作。对于现代人的工艺我是无心去观赏的,但我知道这样的仿古建筑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历史的保护。禹王街上至今还保存着古老的店铺,如铁匠铺、维修钟表铺等。铁匠铺在如今已是很少见了,不过在老家那个饱经沧桑的小镇上倒是有那么一家,打铁的设备亦有所改进。我没有在禹王街的铁匠铺里听到打铁的声音,可见如今需要铁农具的人已经很少了。在离铁匠铺不远便是几家手工艺店铺,像这种店铺卖的手工艺品在四川的许多古城古镇以及旅游景点都有出售,已经算不上有什么地方特色了。

我拿起相机想拍下这些店铺,而迎面走来的两个年轻的女孩却跳入我的镜头。瞬间,她们便成了我镜头里的那副画。后来,仔细看相片才发现,原来我也成了她们镜头里的那副画。这倒印了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享有平乐九古之一的古榕树便在禹王街的另一头,在古榕树旁的是横跨东西的新桥。站在桥上,“坝上江南”这四个字你绝对认为名副其实。脚下是缓缓流淌的白沫江,两岸是一排古色古色的民居,远处古桥飞跨;近处,水车悠悠地翻转,像历史的车轮,水流不息,水车也不曾停息。
从新桥到古桥只需几分钟,我游走在白沫江畔,看岸边洗衣的老妇,赏水中自游的鸭子,倒也怡然自得。江畔的风有些凉,是那种凉到骨头的寒。拿着相机的手已然冻得像冰块,但心却热得快开了锅。多少年前,在那个商贾云集的年代,在那些茶、马、纸、铁贩卖四方的年代,这里是怎样的繁华,怎样的车水马龙。据说当年白沫江上总是停靠着很多货船,商人们从这里把茶、纸、铁贩运到全国各地。发达的水运资源成就了平乐的昔日繁华,也成就那一段让后人铭刻于心的历史往事。
思绪游走的同时,我已然站在了古桥上。此桥建于同治元年,古名'乐善桥',素有'七洞长虹'的美誉。有一副对联写得好:桥贯东西,商贾兴隆荣古镇;水通南北,人文荟萃谱新篇。这副对联将白沫江、乐善桥对平乐的历史有了一个最完美的概括。

我决定再访骑龙山上的秦汉驿道。这段秦汉驿道又称'茶道'、'马道'、'灵关道'、'南方丝路'等,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镇的游客接待中心往前,走十来分钟便能见到'观音寺',寺里有一尊造型精美的千手观音。我是不信佛的,但我欣赏匠人的工艺,那是一种古老文化的传承,能让人的心灵变得沉静。这座观音寺看外观就知道是现代人的工艺,随后我便在寺里的石碑上找到了证据。但是,那尊造型精美的千手观音倒是年代久远,堪称镇寺之宝。


从观音寺的后门出,外面的农田里是绿色的油菜。我一直在思考,看这油菜的长相应该是开油菜花、结菜籽的那种,不知道能不能像菜市场卖的油菜那样拿来做菜。当然,这样的想法简直就是多余。继续往前,古道的入口已然在眼前。还是那条青石板的山路,顺着山路往上走便能到达骑龙山上的灵关道。我在山路边见到了那口久违的泉眼井,据说当年在道上行走的商旅马匹经过这里都会喝一喝这里的泉水,而且煮沸后的泉水泡平乐有名的花揪贡茶,甚是香浓。
这山路一如我第一次来时般清幽,山路两边的竹子越发茂盛,只是来这里的游客仍是屈指可数。上到山上的时候便有两条叉路,其中一条便是灵关道,而另一条为青石板铺就的山路不知道是古已有之还是后来的人铺就的。在叉路边意外地遇到一名军人带着女友从灵关道上下来,看样子他们也是如我一般的游客。只是人家是来谈恋爱的,我却是来探古的。看着他们从我的身边经过,然后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不禁笑了起来,这清幽之地倒也真是个谈恋爱的好地方。
古道是由青石板铺就,石板两边辅有鹅卵石,而在古道的两边则是由鹅卵石砌成半人高的石墙,估计是为了怕山体滑破阻隔交通而为之加固的。至于这样的做法,是现代建筑的工艺还是古人的杰作,我就无法知晓了。古道两旁是山上自由生长的树木,什么都有,我也叫不出它们都是什么名字。脚下的青石板残存的已然不多,总是一小段一小段会有那么几块。而且我还发现这些残存的青石板都是中间凹陷,有的已经断裂,有的由尚未断裂。能让坚硬的石头出现这样的状况,那得是多少年、多少人、多少马反复践踏造成的。我用相机记录下它们如今的模样,用心灵去感受那两千年来的沧桑。
再往前便是错车道,看上去就像如果的火车的错车铁轨。错车道?怎么会有车在上面行使呢?看这骑龙山的土势,再看秦汉驿道延伸所经过的地方,实在很难想象在这种山道上如何行车。当然,史书上曾说过当年诸葛亮曾制作木牛马车在蜀道上运送粮草。这秦汉驿道自然是比不得蜀道的难于上青天,那么行车也就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当年马车在古道上到底是如何行走的呢,我是无法想见,至少就上山时的那条山路就没办法让马车通过。在此,我又不得不佩服古人,他们比现在人聪明多了。
沿着来时的路回到平乐镇上,而我的平乐之行也随之结束。回成都的路上,天还是阴沉沉的,在汽车的行进中,我也渐入梦境。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