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坐拥煤海与宝藏的古都大同


大同素以地下煤海而著称,殊不知其地上的宝藏也是光耀中华。雕琢精美的云冈石窟、巧夺天工的悬空寺、雄险奇丽的北岳恒山、巍峨屹立的应县木塔,还有庄严古朴的善化寺、华严寺。北魏、辽和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以石刻、木构和砖瓦为笔,共同写下了大同最辉煌的篇章。
大同的名字来源于《礼记.礼运》的“大同”篇。天下大同,这是一个多么崇高而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可惜自古以来,大同所在地区就一直笼罩在腥风血雨、金戈铁马之中。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李牧曾在雁北打败匈奴,但赵长城和其后的秦长城都没能隔绝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骚扰;两汉时期,朝廷在大同地区设平城县,平城没有带来和平,踌躇满志的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侥幸逃脱后送来了和亲的队伍;王昭君在平城抱着琵琶弹奏了几天东风破,却终究只能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凛冽的北风。



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直至494年迁都至洛阳的这一段时间,鲜卑民族为今天的大同带来了第一次幸福时光,云冈大佛宽容的微笑记录了当时社会的财富与信仰;此后的几个世纪中,大同成为各族军事力量猛烈角逐的场所、突厥、沙陀、吐谷浑……逐渐都消失在历史的漫漫黄沙中。刀光剑影里走出的契丹人,开辟了大同的另一个黄金时代。辽、金时期,大同作了200余年的陪都,1044年,辽兴宗设立西京大同府,大同这个名字从此登上历史的舞台;之后的大同渐趋平淡,没有留住元朝贵族远遁漠北的马蹄,无法挽回明代戌边重镇坍颓的命运,更有慈禧、光绪仓皇逃窜的脚步不堪回首。沉默之后就是爆发,终于平型关激烈的枪炮声响起,仿佛为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魂慷慨激昂地歌唱。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