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访沈从文故居,寻找大师的流光碎影


世人知道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对于凤凰生出的种种痴想,也都缘自那个叫翠翠的姑娘。翠翠长养在风里,有着山野的清新甜美,无论是渡口、巷堂还是小舟,那抹浓浓的绿掠过哪里,就会让哪里平添一份无邪的纯净。可步渡桥上与黄狗相伴的孑立身影是翠翠,与沈从文携手走过一生的张兆和是翠翠,江边院衫冻红了手的院衫女是翠翠,红灯下笼着摇曳身姿的女子是翠翠。轻声唤着,翠翠,翠翠,她会在你记忆的角落中刻骨铭心地长久抚慰着心灵,以至于正是她在引领着你不断走向外面的世界和未知的远方。也许她相隔天涯,也许她就在下一个不远的渡口。
    在中营街深深的巷子里寻觅着沈老先生的足迹,两侧商铺已不再喧闹,书店里静静地躺着一本本与凤凰、与沈老先生有关的作品集,仿佛是在默默地告诉游人沈从文故居就在前面的不远处了。
    这是一座幽静的南方四合古院,院门上挂有“沈从文旧居”的匾额,院子正中有个小天井、从鱼池里游动的鱼儿和四周角落里的植物花卉似乎可以看出,这虽然是早已无人居住的宅院,但生命仍在不断延续。
   这十余间正屋厢房虽无雕龙画凤,但也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正室内多是些沈先生早年使用过的桌子、木椅、木床,厢房中摆放的则是沈先生曾经出版过的集子、手稿、信件等。靠近门口的厢房里,悬挂着沈老的孙女沈虹用小楷写成的篇幅很长的《湿湿的想念》,娟秀的笔墨把空中散落的雾气越聚越浓,娓娓地似替我们道出了心中酝酿已久的思念的种子,让它在一个染着淡淡哀愁的小城生根、发芽、吐蕊,既而让这想念漫过全身。细雨中,那是谁深深的想念,被四周的雾气包裹得越来越紧,这样真切的往昔无法向小城、向沱江、向任何人诉说……



端详照片中的沈先生,发现他在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微笑着。其中更有一幅动人的照片,是沈从文与张兆和夫妇二人晚年时,携手同游金鞭溪的合影,两人苍老但甜蜜不减的表情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爱的绝咏,演绎到了幸福的极致,其中那段尤为人所称道的“乡下人”的爱情佳话也是凤凰人极爱传诵的故事之一。20世纪初的那段爱情似乎没有随着岁月的更迭变迁而有太多变化,我只知道那些永恒久远的故事和那盼着归来人儿的翠翠依稀在梦里,在梦里……
    这位乡土文学大师和翠翠一样也是在风里长养的,沈先生生在这贵州、四川、广西三省交界处,在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的平和安适的小镇度过了他的童年,这片家园孕育出了他灵秀山川般的才情,纯美朴素的凤凰小城又赋予了他柔顺多情的个性。后来他选择了离开家乡,向着军队,向着社会,向着北京出走,沉沉浮浮多年后,他从地地道道的“乡下人”,终于有一天带着浓重的文人气质走上了文坛,他知道自己“开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
    这个青年人写的新潮白话小说引起了胡适的注意,他很欣赏这个从湘西乡下来的小伙子出众的文学才华和捕捉生活瞬间的敏锐能力,他认为这样的人才不作讲师是可惜了些。讷讷的沈先生万万没有想到,他就是在那所第一次授课的学校,邂逅了与他结了一生善缘并携手相伴终老的“黑凤”—张兆和。大概是张兆和清丽脱俗、高雅中又不失质朴纯真的气质让沈从文一见钟情,像波涛一样汹涌的爱,随即就让这个年近三十的潦倒书生陷人了爱河,这叫人无力挣扎的情愫瞬间就没过了他的胸口。只是尽管沈先生的情书写得很勤快,但作为学生的张兆和只是用冷冷的沉默来回应这一切。
    后来“爱情大使”胡适听说了此事,便表示要帮助沈从文解决难题。1930年一个夏日的午后,胡校长把羞涩腼腆的张兆和约到了客厅里。刚一见面,胡校长就大夸沈从文是个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张兆和对胡适讲:“沈先生给我写这些信不好!”胡适笑着回答道:“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说说你们俩的事?”张兆和被胡适讲得脸通红,说:“不要讲!”胡适很郑重地对她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着你!”待得知了张兆和的态度后,胡适才缓和了语气,只是为沈从文叹了口气,说:“社会上有了这样的天才,人人应该帮助他,使他有发展的机会!”


    那时被爱情折磨得近乎疯狂的沈从文,继续一封封接连不断地写情书,有时说甘愿为张兆和变成疯子、傻子和奴隶,有时又扬言要为情而亡。在1931年6月的一封情书中他写道:“爱情使男人变成傻子的同时,也变成了奴隶!不过,有幸碰到让你甘心做奴隶的女人,你也就不枉来这人世间走一遭。做奴隶算什么?就是做牛做马,或被五马分尸、大卸八块,你也是应该豁出去的!”
沈从文锲而不舍的追求,最终打动了张兆和坚如磐石的心。这个乡下人硬是凭着一股韧劲,找到了属于自已的幸福。在登门拜访过张家父母后,沈从文去信给张兆和说:“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待得到了父亲的欣然允诺后,张兆和立即拍电报给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喝甜酒在湘西的风俗里就意味着成亲,这样的电报大概只有沈从文才会看得懂,也大概只有在他的家乡凤凰,才能喝到这缠绵中略带伤感的甜酒。
时光荏苒,一个从沱江边出走当兵的毛头小子,在多年后,变成一位让人敬仰的学者和文豪,这位儒雅亲切的长者在故土轻轻落下了句号。回到家乡的沈先生在《烛虚》一段文字中流露的仓皇、孤寂与感伤,也同先生一起归掩到了那净土之下。
“我需要清静,到一个绝对孤独环境里去消化消化生命中具体与抽象。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河水从石隙间漱流,水中石子蚌壳都分分明明。石头旁长了一株大树,枝干苍青,叶已脱尽。我需要在这种地方,一个月或一天。我必须同外物完全隔离,方能同‘自己’重新接近。
黄昏时闻湖边人家竹园里有画眉鸣啭,使我感觉悲哀。因为这些声音对于我实在极熟习,又似乎完全陌生。二十年前这种声音常常把我带向高楼大厦灯火辉煌的城市里,事实上那时节我却是个小流氓,正坐在沅水支流一条小河边大石头上,面对一派轻波做白日梦。如今居然已生活在二十年前的梦境里,而且感到厌倦了,我却明白了自已,始终还是个乡下人。但与乡村已离得很远很远了。”
最终,沈先生还是带着他彩色的梦境,躲进了1902年12月28日他来到人世第一声的啼哭里,躲进了青山秀水的童年记忆里,也许关于那里的记忆的一切,才是他永远安宁和幸福的庇护所。

旅游贴士:
到达:
    在文化广场的石板路入口处买好门票后可以先去距离比较近的沈从文故居,不多远看到中营街的指示牌后一直向里走就到了。
游览时间:
    导游讲解的时间是10分钟左右,游览时间是20分钟左右。
继续游览:
出了中营街,走入对面那条名为文星街的小巷子,不远处便是曾经的民国总理熊希龄的故居。
  旅游手记:
1.可在旧居的书店购买沈先生的著作,这里每一本书上,都盖有“沈从文故居留念”的纪念章.即使没有买通票,不想进入故居,仍然可以在这里购买盖有纪念章的沈从文作品。
2.从故居出来后,还可以去左手边的镇竿张氏姜糖买些姜糖尝一下,这里的姜糖与外面的比口味要独特浓郁得多,只是价钱偏贵了一些。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