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孔城老街


孔城老街的入口是横街
孔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人脉资源极其丰富。宋《元丰九域志》载:“淮南路舒州九镇,孔城即九镇之一”。镇内明清古迹比比皆是,“桐城八景”中“孔城暮雪”、“荻埠归帆”、“桐梓晴岚”三景出自孔城;镇北有“江北小九华”之称的著名佛教胜地——藻青山,山顶建筑风格迥异,山色秀美妙趣玲珑;
孔城老街坐落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孔城镇境内,是安徽桐城孔城老街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发经营的。距桐城市12公里。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历史,明清期,老街作为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日益繁荣,太平天国时期,孔城遭到破坏,但不久即恢复,现有老街即太平天国以后建设的。老街绵延数里,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闸门隔挡。南北走向,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一条主街,两条横街,另有三巷一弄。总长约3公里,街道宽度为3米左右,街、巷、弄路面均为麻石所铺,总面积17万平方米。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栉次鳞比,兼具江淮水乡及皖南徽派建筑特色。
孔城老街全长两公里,临街铺面保存完好,是华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原汁原味的一条老街。著名的桐乡书院、朝阳楼坐落其中,沿街建筑风格古朴苍劲,木制阁楼、青石板街面更是江北奇观;老街三面环水,富有灵气,是理想的旅游综合开发之所。清代文学家、“桐城派”代表人物之———戴名世,于康熙五十二年卒后,葬于南山岗砚庄之南(现本镇清水塘村),其墓俗称“榜眼坟”,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横街建筑风格和主街相同。古人在这里修建一条横街可以说是别具匠心,它具有三个功能,一是承接码头入口功能;二是具有防火功能;三是讲究风水,具有天然屏风作用。




往前走就进入二甲,映入眼帘的就是“黄家大屋”,又叫“满江村茶楼”。茶楼坐西朝东,面阔五间,前进和后进房屋结构改动较大,建筑为穿枋列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楼上周环回廊,护栏精细,雕饰奇巧。黄家大屋主人黄宗吾,年轻时在江西省婺源等地从事木材生意,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回到老街定居,清末做成这片房屋,光宗耀祖。民国初期,其子黄志成创办茶楼,茶楼商号“满江村”,孔城老街人有上茶馆的习俗,邻里间如果发生纠纷,也到这里和茶客诉说,调解,自知理亏一方,自动付清双方茶钱表示道歉,然后握手言欢,双方再次坐到一起喝茶聊天。
满江村茶楼有一副对联描述了当时的繁华景象:近悦远来高朋满座,湖光山色过客登楼。现在黄家大屋已被还原成古庭院式茶楼。
孔城老街这枚楚皖遗珠,在一千多年的浩瀚岁月里,曾经商铺林立,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曾经车水马龙,南北行商络绎不绝….随着通商手段的变迁,小镇的繁华不再,原住民早已搬离了这古老的街道奔向现代,留下这文化底蕴深厚的空城,遗忘在历史的交错空间。




如今的老街更像是一个历史遗留下的博物馆,被重新修整完善的百年建筑,保留了江淮间所绝有的古朴苍劲的老街魅力风韵特色。徽派风味的建筑下,今日老街的人们悠闲,惬意,往日的繁华已随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只有古旧建筑仍在,没有了往昔的喧嚣,更显古朴、安详。走在老街麻石路上,那份昔日的商业繁华,犹历历在目,同时透露着的老街故事,不多不少刚刚好。















一人巷位于老街二甲,长110米,宽度不足80公分。一人巷顾名思义只能容一人行走,巷子一端商铺林立,所处商业位置十分优越,寸土寸金,寸土不让,相邻两家一家姓汪、一家姓陆房屋盖好后只留下这样一条窄窄的巷子。



孔城老街分为十甲,商铺基本以甲为单位呈现其不同区段的主体商业特征,每甲之间有闸门隔挡,如今麻条石竖铺的位置就是消失的闸门所在,整条老街完整保留着两千多米的麻石街道,两边是沐尽百年风雨的古老商铺作坊,同光中兴,黄金十年,多少中国近现代的商业兴衰故事,静静地飘动在老街徐徐的暖风之中。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