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登鱼梁古坝,追寻千年徽杭水道

鱼梁古坝
鱼梁古坝
出了古徽州府歙县东南二三里,新安江畔有一个像屯溪一样,依托新安江的水运而发展起来的古商埠村落,这就是鱼梁。这里是古徽州府昌盛百年的水路交通要津,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木板门、石板卵石路面的街衢和水埠码头的风貌,可以说是徽州商业的发源地。
渔梁的商埠村落最初形成于唐朝,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一户姚姓人家沿着新安江迁来此地繁衍发展,村落形态逐渐形成了一种类似鱼的形状,村民即由此而来,其后明朝修建的水坝则被命名为渔梁坝。渔梁的古坝和新安江的水运码头是渔梁古村落的两个最具特色的标志性遗迹,它们和沿江那些街巷、木板门店铺、酒旗、行人,形成了鱼梁街巷中独具气质的繁华商业元素。渔梁的老墙已经斑驳,消褪成了烟灰色。漫步老街,听岁月的足音嗒嗒而来,逐渐清晰,又渐渐远去,模糊,多少徽商故事,多少辛勤创业的奋斗史,都随滔滔江水流去。
明代水利工程渔梁坝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作“东部的都江堰”。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为我国现存仅有的古代石质滚水坝,可蓄上游之水,可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为整个古徽州府的“水口”。相传如果渔梁有水则徽商旺盛,无水则亏,所以建造这座石坝,不但为了保护水源,也寓意留住了财源。



运送货物的船到了坝前,是不能过坝的,必须换船。盐、茶叶等不能湿水的物资必须从坝下的码头送上岸,在镇上绕一圈到坝的另一边再装船运往徽州各个地区。水运的发展,也促成了渔梁老街上的商宅建筑的发展,在渔梁古街上就有这样的民宅,称作“巴道复运输过塘行”,是清末茶叶周转兼经营处。该宅二层三进结构,前部两进在二楼联成一体,形成较大的储藏空间,临街的排门后面有数道门栓,用来防盗。
交通:
从歙县县城乘坐公交车可到。
旅游TIPS:
渔梁周边的一些小村落的环境不错,值得花上半天时间转转。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