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石头城游记


石头城是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宝山行政村下的一个小自然村,离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大研古城其实只有110公里。从丽江出发往北,行进于玉龙雪山脚下,经蓝月谷、过黑水河、越牦牛坪,在玉龙雪山十三峰的一路护送下,穿越茫茫林海和崎岖谷壑你就能触摸到这座旷世奇绝的纳西族古城堡。
    是日,到达石头城边的刹那间,一道奇异的光束毫无征兆的透过厚重的云层从太子关顶上不偏不倚正射在了石头城周边,宛如一温暖有力的臂膀将石头城紧紧地拥在了怀里!随着光束的偏移,婴儿般躺在母亲怀里的石头城慢慢变得清晰明亮。石头城是如此宁静、如此祥和!这座巨石上的村庄在群山环抱下拔地而起,孤傲地挺立在波涛滚滚的金沙江畔,它形如千年的灵芝,神又似正蓄势待发的勇士。此时云渐淡、天渐蓝,巨大磐石周边的层层梯田,在雨后的阳光下鲜嫩地滚动着,如诗行般在诉说这座古城的历史……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石头城西侧层峦叠幛的牦牛岭,而东面石头城脚下正是奔腾咆哮的金沙江,它北据峭拔险峻的太子关,南扼陡绝如削的岩可渡。正是这四方险境,成为了石头城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大山大江把石头城紧抱在怀里,让城里的人们祥和生活,安然入睡!
    宝山石头城始建于元朝初年,历经数代开凿,城内瓦屋高低错落,巷道蜿蜒纵横。房屋青瓦坡顶,就岩随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房由正房和地楼组成,多为正房朝南的两层土木结构;地楼朝西,为二至三层,石基高,垒土墙。房内的家什建造更为精绝,或凿石为墙、为石渠、为石缸,或凿石为床、为桌、为凳,或凿石为火塘、为灶洞、为石臼,实在是构思绝巧,又鬼斧神工!这的确是一座保持着原始古朴、又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古城。这里的人因石而存续,石又因人而鲜活,人石和谐共生,才有了这令人匪夷所思的人文文景观!


    宝山石头城里城外同为古村落,他们的建筑规模和风格基本相近,既显得原始古朴,又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纳西族“科空”(古谚语)就有这样的表述:“宝山石头城,白石砌成墙,大石砌墙面,小石嵌墙心,大石和小石,都是一城石”。纳西语里就把石头城称为“刺伯鲁盘坞”,意为“白石寨”。石头城里城外居民群落,全部随岩就势建造而成。城外一层层、一排排、一所所的瓦房简单、平实而古朴,错落有致地建在石头城西南面的半山腰上,蔚为大观,蜿蜒曲折的山径总能通向各家各户;石头城内的那更是了不得了。整座城建在一块半平方公里的独立的蘑菇状巨岩上,东面坡石直插入金沙江,高出江面二百多米,其它三面均是悬崖绝壁,唯有南面一道天生石门可供出入。就凭着这天险,石头城堡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敌的入侵。
                                       
    纳西族先民大约在公元五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迁徙到宝山一带,是纳西族较早的聚居地之一,他们在这里开始繁衍生息,经营文化,制造传奇。南宋理宗淳十二年(公元1253年),时为蒙古国太子的忽必烈受命攻打大理国,当时据有江湾腹地的纳西族大酋长麦良审时度势,亲赴今宝山一带授元军以革囊渡筏,迎元军进丽江,并随征大理,立下显赫战功,获授“副元帅”和银印,后又获任茶罕章管民官之职。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所提“元跨革囊”即指此一史实,那座忽必烈跨越的陡峭摩天岩峰也被麦良命名为“刺伯(即宝山)太子关”以志纪念。正是忽必烈进军云南平定大理国,才促进了纳西民族的大统一,从而结束了当时纳西族各部落“依江附险,酋寨星列,不相统摄”的历史割据局面。“元跨革囊”在纳西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此,纳西民族开始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民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纳西族首领正式成为王朝官员,在明代更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区的统领。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一块天然巨石,而纳西民族却用智慧和勤劳改造了这块巨石,使之在坚硬的巨石上延续了生命、语言、流水和村舍。作家范稳说:“再宏伟的建筑,如果没有云集过刀光剑影的历史风云,如果没有产生过驰骋天下的英雄豪杰,如果没有上演过沧海桑田的人间悲喜剧,它就只有建筑学上的意义”。宝山石头城就是一个激荡过历史烟云的地方,那摩天的太子关,曾踏响过蒙古军的马蹄;那汹涌的金沙江,曾翻涌过勇士豪情的浪花;那崎岖的雄关漫道,曾留下多少打马而过的身影。滔滔巨浪淘尽了多少历史英雄的悲喜和成败,永恒的是那挺拔擎天的奇峰,是那万古长存的磐石,是那巨石上挖凿而就的旷古奇绝的宝山石头城!一个小小的石头城,承载了纳西族千年的历史,自先民聚居,完成了从游牧到畜牧农耕文化的转变,这就是我们借以说明历史脉络的最好载体!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