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南浔百间楼

有诗曰:“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古镇南浔的百间楼是民居建筑楼群,东起东吊桥,北至栅桩桥,长约四百米。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沿河道蜿蜒逶迤,有石桥相连。最集中的一段是河东岸的莲花桥到长桥,房屋较为整齐, 房舍连排,侧墙相接,密密匝匝地布满了河岸。百间楼的房屋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

百间楼据说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其孙子与南浔白华楼主嘉靖进士茅坤的孙女结亲。准备迎娶新娘时,茅家嫌弃董家房子不够宽敞,即遣媒人对董家说,女方有百名陪嫁婢女,你家房子太小恐怕会住不下。董尚书说,不妨,我马上造一百间楼,每名婢女住一间。遂依河而建,立屋百余间,称作百间楼。
 

百间楼河道原来是条运河,湖州、乌镇、苏州、南浔的物资均从这条河进进出出。沿河大多为货钱和店铺,沿岸筑成条石驳岸,石砌护岸整齐,且有河埠,既方便船家商人上岸下船,搬运货物及出行,又便于百姓汲水和洗涤。沿河是条长街,沿街房屋大多为前店后宅。白墙、青瓦、沿廊、河埠、花墙、卷门、廊檐、河水流淌,桨声舟影,古朴天成,好一派耐人寻味的江南水乡风味。

河西岸在四十年代,遭日本军队飞机轰炸,损毁严重,虽经修整,已失昔日风采。
傍河而筑的百间楼,有的充分利用空间筑骑楼;有的楼前连披檐,给街道行人以方便,雨季可避雨,夏季可遮阳。房舍间山墙高耸,有做成云头,有做成观音兜式,也有做成三叠式马头墙,高低错落,饶有风情。各楼之间又有券门相隔,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纵深。

如今的百间楼一带仍然是居民集中的住宅区。这里静谧得出奇,只有一些南浔居民在圆形的门洞下来来往往,偶尔有一辆助动车从百间楼的廊下驶过,也将油门调得小小的,声音轻轻的,好像是生怕打破了小镇的宁静似的。百间楼的附近没有一家工厂,没有机器的轰鸣声;百间楼的小街不能开汽车,没有令人心烦的喇叭声。见到几个凑在一起交谈的老人,他们说话的声音也是低低的,真是个静谧的百间楼。
早就有退休后找个地方闲住几天的想法,这次忙里偷闲,在南浔百间楼留荫庐老宅子里住了两天。第一天晴,水乡水墨夕阳下,在醉人的小镇水岸街景中走了许久,不知疲倦。更有嘉业堂藏书楼的书箱墨版让人痴迷。第二天小雨淅淅沥沥地下,沿百间楼两岸慢慢地走,细细地看。想起四十年前也是小雨中探访曹雪芹故居时没留下照片的遗憾,不觉中已按动几十次快门。老街小弄中居民平静的生活,缓缓流过可以随意洗衣洗菜的河水,古香古色的老宅子,不经意间即可感受到的诗书氛围,在雨丝中可以让你细细的品味。午后在廊桥中闲坐,看细细的雨不断洒向河面,间或几个行人打伞或不打伞的,从对面的古老石桥上走过。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呆呆地看雨—— 晚饭在镇上最大的宾馆吃农家特色菜,好吃不贵,清淡适口。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