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广东南社古村

在东莞乡村保存着许多明清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是茶山南社村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有100多间民宅和25间宗祠,尤其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资政邸、百岁坊、百岁翁祠、谢氏大宗祠等著名文物建筑。

这些融家庙、水坊、古井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不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明清文化,而且还成了考察早期珠三角地区水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鲜有的依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南社古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处于南社村樟岗岭与马头岭之间。古村位于东江之南,寒溪河之东的马头岭与樟岗岭之间,周围有大片埔田,小山包种满荔枝。村中心的长形水塘由四个水塘连成,其形似船。塘边的古榕绿叶婆娑,傍晚百鸟归巢,早晨众鸟争唱,一派朝气蓬勃的新景象。古村始建于宋朝,已有800多年历史。南社村拥有谢氏大宗祠,谢氏宗祠、社田公祠、晚节公祠等30座。
  800多年的木棉树一棵,胸围5.5米,树头有许多根瘤;500多年的榕树一棵,冠幅28米,高15米;300多年的榕树六棵,冠幅平均19米;200多年的榕树三棵;100多年的榕树五棵;100多年的富贵子树三棵,树头奇特。

  谢氏大宗祠,始建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面阔三开间,从门厅、前厅、祀厅到两侧廊屋都采用抬梁式木构架。宗祠装饰十分讲究,门厅上的琉璃正脊中部排列了亭、阁、廊、屋。廊屋顶上装饰着各种花卉,屋里屋外有端坐、侍立、交谈、迎送宾客等各种姿态的人物四十余位,形成长14米彩带,色彩缤纷,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百岁坊祠,是一座坊与祠相联的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四柱三开间,上面有三座屋顶,中间高两边低,中间屋顶为四面坡的庑殿顶,两侧为歇山式屋顶,梁枋有石料或木料的雕花,枋子两端下面还有雀替与柱子相联,成为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建筑。
  资政第,建于光绪年间,前后两进,三开间,凹斗式大门。前后两进之间有穹罩,后进的明间近前檐有落地大花罩,由桃树、仙鹤、凤凰、雀鸟、花卉及枝叶等木雕组成,十分华丽。
  南社古村始建于宋代,初为陈、黄、麦、钟、戚、席诸姓聚居的小村,后为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南雄州推官谢希良之子谢尚仁徙居繁衍所发展,至明朝中期,村落初具规模。明朝末年,村民为了加强防卫,修筑了村落的围墙,设东、西、南、北四座门楼和十七座谯楼,围墙周长三百零二丈五尺,形成了以围墙为界的布局。清朝康熙年以后,民居和庙宇向围墙外扩建。现存的古建筑群包括古围墙内的古建筑和古围墙东门外以关帝庙和尼姑庵旧址为主的古建筑。古围墙内的古建筑群面积96000平方米,古围墙东门外的古建筑群面积13000平方米。有祠堂30座、庙宇3座、古民居250多间、古井40多口、古墓36座(古建筑群内1座、古建筑群外35座),其中谢氏大宗祠、百岁坊祠、社田公祠(百岁翁祠)、谢遇奇家庙、关帝庙、建威第(谢遇奇故居)、资政第等是古建筑群中较有代表性的建筑。

百岁坊是为纪念百岁的四位老寿星而建,大家看它飞檐斗拱,古朴壮观,重修这作牌坊时却运用砖木,雕花榫铆,谨依原样,所以极好地保存了当年的风貌。旁边还有百岁翁祠,是一位百岁老人遗命用自己所居古屋改建的。资政邸,是光绪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的谢元俊的府邸。它坐落在小丘之腰,石级,栏杆还保持着当年的高贵气派,两廊的花楣精美绝伦,厅中的垂花门镂刻着花卉群鸟,上面的孔雀尾、凤凰头都凸出木外,栩栩如生。
  南社村的古建筑群与“客家围”、“潮汕大屋”有所不同,它代表的是珠三角地区水乡特色,每一民居都单家独户称“家庙”,“家庙”前有自家的水井、麻石小巷。每家的麻石小巷都隔着一条小水道。最具特色的是“家庙”的建筑,多为四柱三间三楼砖石牌坊式建筑,楼为歇山顶,檐下如斗拱,门额上配有雕刻精美的木雕。上百间民居错落交织,在密集的树丛中闪现着古典的韵味。“家庙”门楼上无论是动物还是花鸟的木雕、石雕全都栩栩如生。

  南社立村于南宋末年,位于广东东莞,现今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筑,有祠堂25间,古民居100多间,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05月25日,南社村作为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村落以水塘为中心,两岸祠堂林立,影影绰绰。巷道曲幽,民居密布,古韵清悠。古榕婆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村内保留大量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等古建筑构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周围的农田也大量保存,保持清新的田园之风,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广东省极具特色的文物旅游景点和休闲胜地。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