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山西后沟古村

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与晋中市寿阳县交界。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5户,251人。最高海拔974米,最低海拔907米,相对高差67米,形成了后沟村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
  后沟有村谚云:“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后沟村起源无证可考,从考古发现的一块唐代墓志铭推算约为公元819年,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6年)古碑中记载,“年代替远,不知深浅”。后沟村古建星罗棋布,神庙系统相当完善。关帝庙、文昌阁、真武庙、三官庙、魁星楼、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五道庙等18座神庙和1座祠堂依风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将佛教、道教、儒教尽收囊中。
  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遥相呼应的石窑、土窑、砖窑、明券窑、土挖窑、独体窑、里外窑等,形成了后沟村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景。古村地下排水系统可与一流的水利专家设计的工程相媲美,从村东北、西北的高处起,穿村过院,勾连各家各户,形成黄龙、黑龙两个体系,流经村西南、东南留水口最终归入龙门河中。
  后沟古村完整的排水系统、等级分明的窑居建筑格局、威严的张家祠堂、精雕的古戏台、自给自足的生产作坊、防患未然的他储制度等充分显示出族权势力的统治地位,是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堪称“农耕桃源”。
后沟古村落中的民居为穴居和半穴居的窑洞,院落包括四合院三进院32处和七八处靠崖窑洞为主的院落。每个院落中都有窑洞式居室,而且土穴土窑洞比较多,选址上因地制宜,在取向、高低等方面都不对自然做更多更大的破坏性改造。古村落中几乎所有的院落正屋都是窑洞,但都要建筑出厢房,再下又盖倒座的南房,形成四合院,构成了恬静安详、和谐优雅的生活环境。四合院开门多在“离”位,在“巽”位开门的院落,有的门对面是随墙影壁,影壁中间是砖雕的土地神龛,在“离”位开门的院落,门内有仪门,整体构成三进院,院落的正屋是两孔或四孔窑洞,再加一个天地堂神龛,符合“三间吉”或“五间吉”的建筑风水。


  古村的选址的大风水方面据说是占据了“二龙戏珠”的仿生学意象。村谚讲:“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在风水学中看得见的依据就是山脉和河流,也就是山和水。风水师认为,“得水为上,避风次之”,要得水就离不开河流,要避风就得依靠山势而有所靠阻。山讲究“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后沟村背依太行山支脉要罗山脉,其主峰海拔1342米,山势连绵起伏,如水波荡漾,似万马奔腾,渐行渐远,好像争饮于潇河岸边。龙门河发源于要罗山腹地,顺山阳之势而下,进入潇河。龙门水在后沟古村之处形成四灵之地,北边要罗山脉如玄武垂头,南面军坪如朱雀翔舞,东边青龙蜿蜒,西边白虎驯服。后沟古村的先民将村东的黄土梁叫做黑龙,村西的梁叫做黄龙,村对面军坪又形成蜘蛛,整体形成了“二龙戏珠”的仿生学意境,形成了喜庆吉祥、红火热闹的村落选址创意。历来,两条龙山和蜘蛛山上都是村民心中的禁山和圣山,禁耕、禁牧、禁火。

古村得以保存至今,可以说和她所处的偏僻地理位置不无关系,更主要的是经济的相对落后,致使后沟村民对外来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接纳、模仿和吸收能力变弱。这样,后沟村内部产生的破坏力就无法形成气候,从而不可能对后沟村原有的文化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而后沟能从尘封中出世,与原晋中市榆次区委书记耿彦波的大力推荐有关,2002年1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与众多专家受其邀请到后沟古村考察,被这里古朴的农耕文化、纯正的自然文化、传统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所吸引。在随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民间文艺家们对后沟村的生态、农耕、工匠、交易、交通服饰、饮食、居住、家族、诞生、成年、结婚、拜寿、殡葬、信仰、医药、游艺等民俗活动以文字、摄影、摄像等形式制作成“后沟村民俗记录范本”,收录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2003年后沟古村被中国民协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从而引起轰动。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