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沿着古迹追寻那渐渐远去的运河


如果在历史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最伟大的标志,许多人会想到“长城”“黄河”这些字眼。而能与它们相呼应的,却只有“京杭大运河”。它们一刚一柔,一个是为了战争,一个为了孕育;一个傲然矗立,一个悄然流淌;一个横贯东西,一个牵引南北;一个伴着铁马金戈,一个浸于桨声灯影。
在今天,长城却是要比运河的名气响亮得多。然而,运河早于长城。早在公元前5世纪,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在他统治的疆土北方,决定挖掘一条河渠以运输战争粮草。这个国君就是吴国的夫差。
运河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流淌,已经千年……只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交通的升级,那条流淌了两千多年的运河,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为了找回遗忘的运河文明,我在和那些船民的交流中寻到依然存在的运河故道。


安德桥
京杭运河从平望开始,逐渐分出了三条航道;最后这三条航道在余杭的塘栖镇再次汇到了一处。流经平望的运河,最初是穿镇而过的,然后在镇南的莺湖分出了三条航道(至于是哪三条,留到后文再表)。
因为平望镇区古运河的航道太窄、河床抬高,于是人们将运河改道到镇东。1958年开始太浦河工程后,绕过平望镇的这段运河便渐渐和太浦河并道,直接由镇西流过。镇东的那段运河和镇区的古运河一样,渐渐沉寂了下来。
安德桥,又名平望桥。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宋淳熙十二年(1185)重建,明清两代多次修建。现存之桥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由江苏省水利工程总局重建。拱形单孔,南北走向,跨于京杭古运河和古塘交汇处。全长49.8米,中宽4.53米,堍宽6.3米,跨度11.5米,矢高9.3米,均为花岗石砌置。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诗云:“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
东溪河王宅,位于平望镇东溪河西岸。王氏为平望望族,祖业行医。该宅分南北两路,坐西朝东,占地约1100平方米。北路为两进一园,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南路为两进,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
遗憾的是,王宅年久失修,墙体多处严重开裂,摇摇欲坠。
安民桥,俗称北渡桥、北大桥。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始建,崇祯二年(1629)重建。拱形单孔,东西走向,横跨京杭古运河。除武康石间壁和青石金刚“墙”外,其余由花岗石砌置。全长36.7米,宽4.6米,跨度9米,矢高8米,矢跨比为1:1.25,为少见的陡拱桥。



运河故道里,停泊着异乡的泊船。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经很难寻到立足的土地。他们只能以船为家,艰难的讨生活。在这条运河故道上,停靠了太多太多的渔船。
随着江南渔业的衰败,他们艰难地生活着。大多数渔民有家回不去,老家的耕地早被收回,老宅子也快倒塌。他们想在异乡落脚生存,可是在这异乡哪有属于他们的土地呢?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