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衣食住行(三)安居美宅(一)

第三节 安居美宅温馨乡
在中国,各族居民的住所先后经历了巢居、洞穴居和地面居等阶段,出现了窑洞、帐篷、竹楼、围屋、土木房屋、宫殿等多种居住建筑形式。
一、野趣盎然的木屋、窝铺
中国各地各民族的居住方式,历来是根据周围环境就地取材而定。过去,“土坯房子篱笆砦”曾是东北地区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同“土坯房”相比,林区的各种木屋更具东北地区的地域特色。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密林中,过去随处可见鄂伦春族人居住的漂亮木屋“木刻楞”
其搭建方法和过程是将伐倒的树干截成长短一致的原木,然后把每根原木两端砍平,再砍凿出固定规格的凹槽凸榫。接着把原木按照槽榫对接咬合起来,便形成了房屋的四壁。只要用泥把原木之间的缝隙堵严,.安上门窗,顶上覆盖上木板,别具风格的山林住房“木刻楞”就建成了。屋内的树墩桌凳和木板睡床,透出浓烈的山间野趣,而原木墙上挂着的猎枪、猎刀和兽皮猎物。又使木屋平添了一股鄂伦春族猎人的豪放气概。在吉林长白山区,人们也是用这种方法建造木屋。由于从上往下看这种木屋的四墙如同过去水井的井框,因此有的书籍中将这种木垒房屋称为“井干式房屋”。但不同的是,长白山区的木屋外壁用泥抹平后还要用石灰刷白,屋顶不铺木板而是覆以原木劈成的木瓦。更为奇特的是,这里的木屋有的连烟囱也是利用朽倒中空的枯木树干做成,还有的是用四块木板拼捆在一起里边套抹上胶泥成为木烟囱:在长白山区的朝鲜族人村庄中,这种木板烟囱极为常见。

如果说“土坯房”和木屋是东北地区“房屋居”的代表,那么,东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各种窝棚式住宅则是“穹庐居”的典型。在东北地区深山野林中,这种窝棚式住宅可说是名目繁多。鄂伦春族人、鄂温克族人和赫哲族人都喜爱窝棚,其搭建方式和名称则各不相同,有用数十根松木杆搭成的伞形或圆锥形建筑物“撮罗子”、“仙人柱”、“希楞柱”、“昂库”、“温吐库”;有用树枝条弯曲插埋捆绑形成的半圆拱顶的建筑物“祜米汗”、 “阔恩布如
昂库”;有以锯掉树冠的树干为支柱搭建的建筑物“奥伦”。这些窝棚上覆盖的遮盖物根据不同季节,分别使用桦树皮、各种兽皮、芦苇、草帘、白布等。在供人居住的窝棚中,正对门口大多供奉神位,四周按长幼、男女尊卑分布着一个个铺位,窝棚中央则是常燃不息的火堆。东北地区许多民族还习惯建造一种叫做地窨子的居室,这种房屋属于半穴居建筑,看起来有点原始,但对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的气候来说,这种建筑却具有效果不俗的绿色保暖效果。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