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尘马迹寻古道(四)秦代的主要交通干线

  (6)北边道
  秦统一后,在战国长城基础上营建新的长城防线。因施工与布防的需要,沿长城出现了横贯东西的交通大道。《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巡北边,从上郡入”。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出巡途中病故,李斯、赵高秘不发丧,棺载车中,“从井陉抵九原”而后归,特意绕行北边,说明此次出行的既定路线是巡行北边后回归咸阳。后来,汉武帝亦曾巡行北边。显然,北边道自有可适应浩荡的帝王乘舆车骑队列通过的规模。
  (7)并海道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共出巡5次,其中4次行至海滨,往往并海而行。《史记?封禅书》说,汉武帝曾经从泰山“并海上,北至碣石”。显然,沿渤海、黄海海滨,当时有一条交通大道。这条大道与三川东海道、邯郸广阳道相交,将富庶的齐楚之地与其他地区沟通,用以调集各种物资,具有直接支撑中央专制政权的重要作用。并海道北段在东汉时又被称为“傍海道”(《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8)井陉古驿道
  河北省井陉县城向东10里,有一条长约100里,贯穿太行山、建在山岭沟谷中的古驿道,这条古驿道的历史可追溯到秦代,曾是古代燕赵通向秦晋的交通要隘,控制晋冀两省的咽喉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道,井陉古驿道就是当时的主干线上的重要一段。
  沿着山沟中陡峭的石路上行,可以看到路边有一些石马、石兽,它们或立或卧,大多残缺不全。另外还有许多明清时期文官武将的石像。绕过一个山口,一座雄关赫然出现在眼前,门额上是“西通秦晋”四个蓝底金字,这就是扼守井陉驿道的关城东天门。关城分为东阁、西阁,踞守在南北两峰之间,两阁之间相距不足50米,如同两把铁锁,牢牢地锁住关隘。
  关城的门洞下面有两道又长又深的车辙痕,深达50厘米,深陷在光滑的基岩路面里。淡青色的铺路方石光滑如镜,路面上每隔20米左右就砌有一道高凸而起、近30厘米厚的石槛,这些石槛是供重车上坡时停歇和沿坡缓慢下滑而设的。可见当年的辎重车通过这段路时有多么艰难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