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早期的古渠与古运河(五)凿渠河北连诸水


在太行山以东。渤海以西,燕山以南,黄河下游的北面,是一马平川的河北平原。这里奔流着许多河流:黄河故道从河北平原的西南流向东北;中部是源出太行山的河流,自西向东流;北部是发源于燕山的河流。自北向南流但是这些河流流程都短,水量少。不便于航运。不过。如能凿渠将它们沟通、连缀起来,对水源加以调剂和集中,就能克服水量少的缺陷,大大提高航运效益。东汉末年,曹操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先后凿成白沟、干虏、泉州、新河、利槽等五条运河,把河北诸水连缀了起来。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袁绍逃奔河北,一命呜呼。袁绍之子袁尚盘踞邺城(今河北磁县东南),负隅顽抗。建安九年(204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北征袁尚。为了便于运送军粮,曹操在河北首先建成了白沟运河。其主要工程是筑堰逼淇水(今淇河)北流。淇水发源于太行山,向东南流,分两道注人黄河。曹操在淇水上筑有大小二堰:小堰称石堰,用石材建成,用于堵塞小河,以便将全部淇水集中于正流;大堰叫仿堰。以大仿木为主、参用木、铁、石等材料,故名。因为淇水水量不丰富,不能像灵渠在海洋河上那样建分水工程,因此枋堰建于淇水正流汇人黄河处不远,堵住淇水,使其全部北流。这样,船舶在黄河和淇水之间来往都必须盘坝。(所谓盘坝就是将货物从船上卸下,拉空船沿坝的斜坡过坝,再将货物装船继续航行。)在仿堰北面又穿凿渠道,把淇水引人另一自然河道白沟。白沟下游与黄河故道古清河相连.清河向北到今天津境与沱(滹沱河)汇合。白沟运河虽有盘坝之劳,但毕竟改善了黄河南北的水运。

    在曹操的猛烈攻势下。袁尚一败涂地,仓惶投奔辽西乌桓。为了彻底剪除后患,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北伐乌桓。为了开辟通向辽西的水路,曹操命令董昭组织力量开凿了平虏、泉州、新河三条运河来运送军粮。平虏渠位于今天津市静海县境内,南起沱水.北到水。后来大清河的人海河段大体上就是以水下游为前身的。泉州渠因位于泉州(治所在今武清县西南)境内而得名。它沟通了水下游与鲍丘水(潮白河)。新河则连接了鲍丘水和濡水(今滦河)。
    经过自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渠道,由黄河可以通滦河,形成黄河以北的南北向运河骨干。后三条渠道由北转向东,和渤海海岸基本平行。这几条运河都是为战争服务的,但除了白沟之外,似乎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用,到北魏时就已经干涸无水了。
    除了上述出于军事需要开凿的四渠以外,曹操还从政治需要出发开凿了利嘈渠。曹操在消灭袁氏势力之后。将政治中心由许都(今河南许昌市)北迁到邺城。为了发展邺城的水陆交通,建安十八年(213年) 曹操兴建利槽渠。它引漳水为水源,经过邺城向东流,到今馆陶县西南与白沟衔接,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对幽燕中北部的控制以及与黄河以南地
区的联系。漳水水量比较丰富,引人白沟后,使白沟的航道更为通畅。
    在今天河北省中部和白沟直接间接相通的还有三国曹魏时开的鲁口渠,沟通滹沱河和水,另外还有白马渠沟通滹沱河和漳水。北魏时,还开凿了阿难渠。沟通白沟和漳水,南自今馆陶县西,北至威县境入漳水。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