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一:小桥流水古韵长

五、恢弘与赓续
元明清时代,是中国古桥发展的恢弘与赓续时期。
在元朝统治期间,中国古代桥梁的构造类型已经基本上发展成熟与完备,同时在技术和形式上仍有持续的改进。由于元代造桥的技术和能力增强,大部分木桥都被改建为石桥,这是元代桥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比如,宋朝所建的垂虹桥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改为63孔石拱桥。
明代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在河北邯郸永年县仿照赵州桥修建了一座敞肩圆弧拱桥。虽然这座桥的跨度比较小,但是构造精良,造型精美,可与隋朝赵州桥和唐朝永通桥一比高下。比较长的石拱桥,在明清两代已经不足为奇。栈道的修复在明代非常兴盛,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增修栈阁2275间。宋朝流传下来的贯木拱桥在闽浙山区很兴盛,其中有些桥竟然保存三四百年不坏,至今都安好无恙。风雨花桥在结构上属于木伸臂梁桥,于湘贵山间比较多见,成为该地区的地方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云贵川地区,索桥遍布。明代所修景东桥就是一座著名的索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留存至今。云南保山霁虹桥是现存最古老的铁索桥,是一个叫了然的和尚在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中年所建。贵州安顺永宁的盘江铁索桥是明末清初朱家民和李芳先所建。这座铁桥的铁链固定在岸边铁狮身上,铁链自狮口而出,造型奇特,可惜已经毁灭于历史长河中,现已不存。因为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而闻名的四川泸定桥,修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该桥因红军在此顽强而艰苦的血战而闻名,并得以作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铁索桥到清末发展为加工安装更为简便的铁眼杆桥。此外,云贵川地区还有很多竹索桥。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还能在四川见到不少竹索桥,其中包括著名的都江堰多孔索桥。
元明清时代,浮桥也有所修建,不过多为军事用桥。宋元交替之际,战事多发,浮桥也往往因此而建。明朝的浮桥建筑也多在军事领域,开国之初,许达引兵攻打河西走廊时就曾建金城关浮桥。到了清朝,曾经在黄河上风云一时的众多浮桥,只剩下金城关浮桥,于是被称为“天下第一桥”。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攻打武昌时,曾在长江上搭建过三座规模宏大的浮桥。清朝时期,其他地方所修的浮桥也为数不少。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能见到清代留下的浮桥,几经修缮,仍然在默默地为人们做着贡献。
明清时代,皇帝贵族以及富商巨贾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美丽的园林。中国园林讲究山水,因此,园中人工池塘或湖泊上还修建了许多桥梁。比如,在圆明园,最兴盛时期,各类桥梁多达百余座。江南的私家园林,玲珑秀气,与北方的园林有很大区别。它们或以石取胜,或以水取胜,或以花木取胜,其桥梁也往往各有特色。中国不断进步的桥梁建筑史,到了清末就发生了转折。一方面由于国力微弱,无力建设很多桥梁;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用长枪大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受外国的影响,国内也开始建设公路和铁路。近代公路、铁路因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逐渐削弱了桥梁在交通中的地位。不过,早期的公路和铁路大多是在充分利用原有驿道和桥梁的基础上修建的。因此,古代桥梁,尤其是石拱桥,因其潜力较大,在公路和铁路建设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代交通工具荷载越来越重,古代桥梁难以承受。于是中国古桥便在近代轰鸣的马达与汽笛声中走向历史的深处,成为往日的辉煌。
历史永不停歇地向前发展,桥梁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近代桥梁技术也因其与时俱进而超越古代。但是历史又是延续的,今天的成就是对过去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的古桥,除了因其历史文化价值需要择优予以保护之外,还有不少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内容可以发掘,为现代桥梁的建设能够推陈出新提供历史资源,因此我们在今天仍要珍视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