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西沱古镇

西沱古镇
西沱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繁衍生息,远在五、六千年前,隶属长江沿岸区忠县井沟文化类型,有观音寺遗址、沙湾遗址;在商周时期,是川盐销楚的古代盐市;在秦汉时期,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商镇;在唐宋时期,西沱镇成为了川东要镇;“川盐销楚”的盐运大道起点和货物集散地;元代川江水路在此设“梅沱小水站”驿站;明清时期,西沱镇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中枢要镇,清乾隆二十七年在此设巡检司,置塘汛,达到了西沱发展的顶峰。

 

南城寺位于西沱古镇南坪村(原南洋村)三房岩,在面临长江的陡壁之上,始于汉,盛于明清,重建于光绪年间,大炼钢铁时三座铁佛熔于炼钢炉,大铁钟作为大队上下工的钟敲,被一社员不慎用锄头碰断吊绳,掉下来摔碎。文革期间,南城寺尽毁。

猪儿粑分咸馅、甜馅两种。咸馅以鲜猪肉、冬笋、香葱、味精、精盐等为原料;甜馅以白糖、化边油、桔红、桂花糖或玫瑰糖、芝麻等为原料。包馅的原料,则用八成上熟糯米、二成饭米磨浆吊干后的粉子。刚蒸熟的猪儿粑洁白而有光泽,仿佛是煮熟的小猪,故而得名。
  正宗的猪儿粑还要用上正宗的猪儿粑叶来包,蒸好以后才有叶子的清香,这种香味是其他叶子所不能代替的.
  猪儿粑叶主要用良姜叶,四季长青,气味芳香.也可以用一般的蔬菜叶子代替,但味道就差多了。

三角粑这一小吃,其实是泡粑做法的改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兴起,一度在渝东地区热销,至九十年代末,开始衰退,至今只有极少数摊摊在经营了。

它和泡粑一样都有是以大米为主料,同样是把米浸泡后麻成水面,泡粑是用蒸笼蒸熟,形状是圆的象飞碟,而三角粑是用特制的锅将米面反复煎烤而成的,形状象一个直角三角形,故取名三角粑。

三角粑比起白糕来,不但有稻米的香味,还有一种油煎的香味,吃在口中,香脆甜融为一体。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