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双溪镇

双溪镇
双溪镇发祥于五代后梁,兴建于北宋,鼎盛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双溪四边环山,景致宜人,南北两溪交汇西流,而汇入渺渺鸳鸯湖。
双溪古镇拥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宵灯会、铁枝表演、古亭音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铁枝表演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双溪古镇,古祠、宋墓、古庙宇、古廊桥、古驿亭、古官道等名胜古迹众多。现古镇历史遗存主要有:宋代古墓和古刹北岩寺、灵岩寺;古县城标志的有瑞光塔、孔子庙、城隍庙,朱子庙和陆氏宗祠、薛氏宗祠、明清古民居长寿巷、鹅湖里、侯门埕等古迹;以及清代皇帝圣旨、石牌坊、军卫大刀、板联、古字画等文物。
此外,双溪镇还拥有众多明清及民国初年的古建筑物,其中有151家已登记保护的古民居。古民居建筑精美,木雕、石雕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古镇整体风貌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感受。
双溪镇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如自明末清初传承至今的庆元宵活动,群众举行彩灯、舞狮、舞香龙、薛氏鼓亭古典音乐、高跷、祭祀等活动。
双溪民间还制作有“一捧雪”、“七层凉糕”、“秋色锅边”、“鸳鸯果面”、“米烧卜兔”等数十种风味小吃;举办双溪菜(食谱)以及“摆宴”、“看盆”等民间美食观赏活动,地方饮食文化富有特色。
闻名于世的鸳鸯溪、白水洋就属于双溪镇范畴,离双溪十几公里。双溪古镇于2007年一举荣膺“福建最美乡村”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来自各地和周边乡镇的万余名群众涌进古镇双溪,目睹声名远播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溪元宵灯会。 
天未擦黑,村民早早等候在自家门口或彩虹门下,手捧鞭炮和香线,兴高采烈地等待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天刚擦黑,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鞭炮声响起,冲天焰火闪耀高空,元宵灯会开始了。鼓乐在前,一位彪形大汉高举插满香线的“龙珠”在前面开路。数十位壮汉,分左右两排,双手撑起40米长的龙身,缓缓前行。龙身由稻草结成,其上密密麻麻插满了点燃的香线,据说香线有近2万条。香火巨龙舞动起来,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紧跟香火龙后面的,大家观赏到国家级非遗、闻名遐迩的双溪铁枝技艺。在一块可移动 “彩坪”上,静静端坐着手持花瓶、绿枝沾水、播撒幸福的“观音菩萨”和金童玉女。彩坪塑造各式各样人物形象和造型,是一幅幅活生生图画。今年的彩坪有观音送子,郑成功收复台湾和西游记故事。这些创意都是村民自主创作的,有文戏、武戏,有神话传说,有故事,简直是“文化大观园”。

   今年元宵灯会,双溪镇把计生宣传、关爱老人和女孩融入元宵灯会中,让传统灯会赋予新时代内容,让人耳目一新。在鼓乐声中,花灯“春临文化古镇”在前面开路,“科学婚育、幸福伴你”、“女儿聪慧、家长欣慰”等六条计生、关爱老人女孩宣传标语紧随其后,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双溪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福建十大最美乡村” 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国家、省级非遗双溪铁枝表演技艺、鼓亭音乐。双溪镇充分挖掘这些民俗文化瑰宝,并让它们发扬光大。尤其是作为民俗文化代表之一的双溪元宵灯会,起源于民间信仰与宗族祭祀活动。北宋年间双溪就有民俗巡游活动,最早的香亭迎神、火龙祀福、游花灯等活动,逐步发展成多彩多姿的民俗闹元宵活动。在双溪元宵灯会上,不仅能看到制作精美的花灯,精湛铁枝表演和舞香火龙、舞狮子、踩高跷等民间绝活,还可以聆听到鼓亭古乐。人们在观赏、聆听这些来自远古的“综艺大观”,仿佛回到远古时代,沉浸在传统文化氤氲缭绕氛围中。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