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景区地处“中国水蜜桃之乡”“中国国际桃花节”主办地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水质、空气均达国家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地处成都市“二圈层”经济圈,是四川省打造“两湖一山”旅游区的重点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保护镇、成都文化旅游发展优先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客家古镇,镇内85%以上属客家人,是四川客家聚集区的典型代表,因此又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作为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的核心分会场之一,确定了洛带在世界的客家文化地位。古镇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事业发展迅猛,老街客家文化景区、金龙湖景区和宝胜村客家原生态村落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呈现出“走进历史—回归自然—体验山水”的文化生态旅游格局。
洛带古镇景区区位优势明显,西距成都市区18公里,南距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11公里,距离成渝高速阳光城入口3公里、双流国际机场43公里,北距洪安火车站6公里。成洛路、成环路东西南北贯穿全镇,也是成赵公路、成洪公路、洛黄公路三路交汇处。
相传洛带在三国时就已有街,名“万福街”;后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景街”。“洛带”原作“落带”,其得名有两个来源:其一,传为三国时蜀太子刘阿斗在镇上玩耍,为捉鲤鱼而不慎将玉带掉入镇上一口八角井中而得名“落带”;其二,因此地有一“天落之水状如玉带”之河,故称“落带”。后逐渐简化约定俗成为“洛带”。
洛带古镇是成都近郊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有“天下客家第一镇”的美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底蕴非常厚重。洛带景区主要包括洛带古镇核心保护区、金龙湖景区、宝胜原生态客家村三部分。镇内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空间变化丰富;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属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客家的形成:绝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客家是客家先民经历数次由北而南的迁徙过程中在赣粤闽边区形成,但具体何时形成有多种看法:一是东晋说(吴炳奎);二是始于五代至宋初说(罗香林);三是成于五代而孕育东晋说(陈运栋);四是南宋说(吴松弟);五是明清说(王东)。
客家的发展:南宋末年,由于受到新一轮移民潮和自身人口发展的压力,赣南、闽西的居民开始向人口稀少的粤东地区发展。特别是由于元兵的入侵,又引起了我国南方地区的再一次大动乱,抗元失败后成千上万的将士有的便流入到闽西、粤东地区。自此时起,一直到元末明初,源源不断的赣南、闽西居民流向了粤东。明代中后期,粤东的居民有的返迁赣南、赣中甚至远迁浙江、湖南、四川、贵州等地,一部分则跨海越洋播迁到台湾、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