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网

棠樾牌坊群旅游攻略


一、棠樾在哪里
棠樾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字主要有两解,一解为棠梨树,又名杜树,为高大乔木;二解为海棠树,为落叶小乔木。“樾”字是树荫的意思。“棠樾”的意思大约就是棠梨树或海棠树的荫凉之处了,想必当年这里一定是棠梨或海棠遍地,荫及村舍,故而该村由此得名也未可知。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三座明坊为鲍灿坊、慈孝里坊、鲍象贤尚书坊。这些牌坊按照“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述说着几百年来这座村庄的兴衰。在封建社会里,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等各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为朝庭兴旺作出的“杰出贡献”,当朝政府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建“功德牌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庭。
歙县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拨、恢宏华丽、气宇轩昂。到了明清两代,牌坊建筑艺术也日臻完善。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一连7座,建筑风格混然一体,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
歙县棠樾牌坊群,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历千百年不倒不败,一座一座直冲云霄,一座座精心设计和施工,一座又一座经官批御审,历代统治者用这一特殊方式来表彰那些在社会中有“贡献”的人,这也从侧面说明历代都极为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
在古徽州大地,处处都有林立的牌坊,那是一座座血泪史,也是封建社会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歙县的歙字就形象地说明了古徽州人口多如羽,欠可耕之地,一代代的徽州成年男子沿着新安江,外出谋求生计,足迹遍撒大地.妇女们种茶育子,侍奉公婆,遏守妇道,望眼欲穿,企盼郎归,一座座牌坊也就留下了一个个凄婉的故事。



棠樾地图
二、棠樾牌坊群
门票100元/人 
1、景区开放时间:7:30~17:30。   
2、儿童身高1.1米以下免票,1.1-1.4米之间购儿童票。   
3、半票对象为学生、儿童、60以上老人、现役军人
1、鲍灿孝行坊
2、慈孝里坊
3、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
4、乐善好施坊
5、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
1、鲍灿孝行坊
建于明嘉靖(1552—1567)初年。牌坊挑檐下的“龙凤板”上镶着“圣旨”二字,横梁正反各有一对浮雕雄狮,显得颇为英武。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
据《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他的孝行感动了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又因为他教育子孙有方、被皇帝“荣封三代”,并特地为其祖父立坊。由于鲍灿的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所以皇帝赠鲍灿“兵部左侍郎衔”。据说棠樾的孝子特别多,甚至可以说鲍氏家族是靠“孝”繁衍壮大起来的。这与历代帝王都把“孝道”当作修身齐家治国的根本思想分不开。


2、慈孝里坊
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余岩、鲍寿逊父子而建,是皇帝新批“御制”的。据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让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后来朝廷为了旌表他们,赐建此坊。牌坊上还铭刻了明永乐皇帝的《慈孝诗》日:“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到这个事后,欣然写下了“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并拨银将“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缮,又刻御题对联于其上。一座牌坊被几朝皇帝加封,这在我国历史上也不多见。
3、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
建成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额刻“矢贞全孝”、“立节完孤”。据县志记载,汪氏为棠樾人,26岁守寡后,“立节完孤”,把儿子集成培养成歙县的名医。寡妇守节,培养后嗣,被宗法社会认为是最大的孝行,因为宗族是依靠血统来维系的。所以在汪氏80岁高龄时,族人为她请旌,建起了这座宛如其化身的牌坊。   
所谓“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在徽州这个程朱理学的故乡,女性受封建的节烈观念残害尤深,出现过一大批像《儒林外史》中的王三姑娘那样、“自愿”殉夫的节妇烈女。



4、乐善好施坊
  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1年)。据传,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其村鲍氏世家至鲍濑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想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在棠樾村头便又多了一座“好善乐施”的义字牌坊。
5、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
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据县志记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孤子元标视如亲生,尽心抚养,直至其成家立业。鲍元标也不负母恩,终于成为清季著名的书法家。年老之后,吴氏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安葬好丈夫和族属中没有钱安葬的人。“厚葬”也是对祖宗的孝顺,当然也值得颂扬。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她在60岁时辞世。   
吴氏的举动感动了地的官员,遂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相等的牌坊。尽管得此厚爱,但在牌坊额上“节劲三立”的“节”字上,还是留下了伏笔——把节字的草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其上,以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远不能平等的。


三、棠樾其它看点
1、鲍家花园
2、男祠
3、女祠
4、世孝祠

1、鲍家花园
黄山歙县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座落于山青水秀的歙县棠樾村内,由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鲍家花园组成。
与牌坊群相谐互生的鲍家花园,是以徽商私家园林为背景,以徽派盆景为主题,汇集徽派盆景艺术之精华,同时荟萃国内各流派盆景的代表作品,是一个品位较高的盆景观赏基地。该园占地21.73公顷,其中人工湖、盆景园各5.33公顷。展出盆景近万钵。园内盆景品类俱全,形式多样,玲珑活泼。大型山水组合,有的意趣横生,素雅闲适,有的妖容丽姿,争奇斗妍。树桩盆景神态万千,奇特自然,山石盆景苍劲拙朴,气势磅礴,俨如一座盆景艺术博物馆,置身园中,水光潋滟,花木成趣。
2、男祠
沉稳凝重的敦本堂,俗称男祠,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五凤楼门厅,整个祠堂的结构简洁明了,银杏为柱,樟木作梁,砖、木、石雕洗练不繁,处处透露出儒家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显示着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祠内现保存有宗族管理制度的碑刻、立有《嘉庆上谕三道碑》等,是研究宗法制度不可多得的实例。


3、女祠
独一无二的清懿堂,俗称女祠,坐南朝北,五开间,三进,马头墙,整个祠堂结构紧凑,造型流畅,内秀而外朴,端庄而不刻板。雕镌典雅瑰丽,尤以门厅外之八字墙,满饰砖雕,玲珑剔透,华采纷呈,被誉为徽地祠宇砖雕之最。
我国大小祠堂千千万,但女祠却很少见。棠樾的这座女祠可谓举世罕见。清嘉庆年间,棠樾人鲍启运“因家祠旧奉男主,未女主,遗命其子有莱重建女祠”。鲍启运远嫂汪氏,也曾将良田百亩悉数捐赠建祠,使妇女的神位也与男人一样有祠供奉。但毕竟男阳女阴有别,因而这座女祠的朝向是坐南朝北。该祠五开间,三进两天井,面16.9米,进深48.4米,祠外硬山式,不作砖搏缝板,后有歇山顶阁楼。入院正对漏窗之门厅外,有栅栏一排,门厅五开间,深四步梁用三柱。檐柱俱为青石质,中柱间装有抱鼓石之大门,门厅梁架皆穿斗式,前部做有轩顶,享堂天井青石板铺就,四周有排水沟,中间留有过道,边上有过廊,中进八深八步架,寝堂天井为深池式,两旁有庑廊,通道石阶可上寝堂,后部有须弥座式青石龛座,供奉鲍氏女主牌位。
4、世孝祠
因敬述先德,用勉后人而建的世孝祠,门楼砖雕宏丽,四柱三楼,仿木梁枋构件精美,匾额“世孝祠”三字为清大家邓石如手书上,世孝祠专祀鲍氏宋以下的孝子,祠寝两阶壁嵌有历代鲍氏孝子名讳、孝行事迹及清名家铁保书《世孝祠记》碑。
四、到达与离开
1、屯溪-棠樾:
屯溪客运站坐客运班车(20分钟一班)至郑村路口下,转乘4路公交可直达景区,或搭乘“三轮车”再走5分钟即到。
2、歙县-棠樾
在歙县乘公交车4路直接到达,底站即为牌坊群,车票2元
3、渔梁坝-棠樾
渔梁坝乘坐1路公交,在联华超市换乘4路公交,行程大约40分钟,就来到了棠樾。
自驾
从上海出发到黄山
上海沪杭高速(乔司枢纽)→杭州绕城高速(留下枢纽)→杭徽高速(歙县金山出口)→歙县郑村镇棠樾
从杭州出发到黄山
杭徽高速(歙县金山出口)→歙县郑村镇棠樾
从南京出发到黄山
路线1:宁马高速→进入205国道→歙县郑村镇棠樾
路线2:宁杭高速(南庄兜枢纽)→杭州绕城高速(留下枢纽)→杭徽高速(歙县金山出口)→歙县郑村镇棠樾
从苏州出发到黄山
苏嘉杭高速(嘉兴枢纽)→杭徽高速(歙县金山出口)→歙县郑村镇棠樾
从武汉出发到黄山
路线1:武黄高速→黄黄高速→合宿高速→合芜高速→205国道→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
路线2:武黄高速→黄黄高速→黄小高速→杭瑞高速(景德镇)→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


五、饮食住宿
1、住宿
2、饮食
1、住宿
棠樾村内
竹隐山庄座落于鲍家花园景区内,设有套间、标准客房、餐饮、休闲、娱乐、垂钓等项目,是别墅型度假酒店,是您旅途温馨的驿站、轻松的港湾。 标准间散客价360元,团队可以拿到100元左右。因为房间干净,环境好,从度假的角度来说,比住在屯溪等地好。而且这里离牌坊群比较近,早点进牌坊群游客比较少,还可以看见一些当地人的生活,在景区入口处的荷塘里有当地人采摘新鲜莲蓬,看当地人打磨歙砚,都很有意思。
歙县县城
歙县最好的酒店应该是歙县饭店(09年建成)和徽州大酒店(07年建成,运气好在前台甚至可以拿到标间120元/晚的价格) ,虽然是5星标准,但是价钱却只有200块左右。其他酒店标间每晚都在200元以下。
歙县饭店 地址:歙县古关路1-14号
徽州大酒店 地址:靠近汽车站、火车站
新安宾馆 地址:歙县徽城镇西街12号
紫阳饭店 地址:安徽省歙县新安路25号
大华宾馆 地址:歙县古关路14-1号
深渡宾馆 地址:深渡镇昌源路92号
披云山庄 地址:歙县县城河西路5号
2、饮食
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发祥于南宋,起源于歙县,以烹制山珍野味而显其特色。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熘,讲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 重油,以滋润肠胃和肌肤;重色,以增强审美效果,达到“色、香、味”统一的效果。常见的名菜有花菇石鸡、清蒸臭鳜鱼、魔芋豆腐、徽州圆子等。
景区门口有几家小饭馆,还有一些卖零食的摊子,可以解决温饱问题。鲍家花园里面的餐厅很新,而且坐在餐厅阳台上就可以看见喂鱼的那个湖和那座桥。标出的菜价比一般家常菜饭店略高点,人不多的时候可以打个九折,算下来和家常菜差不多。
这里距离歙县县城很近,建议返回县城吃饭。歙县的好一点 的酒店集中在人民路和新安路上,县城不大,所以步行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到了。
歙县饭店
地址:古关路1-14号
电话:(0559)6512459
推荐小吃:毛豆腐
到歙县,一定要尝尝当地的农家饭,如石鸡、桂鱼、毛豆腐、芙蓉糕等。其中,毛豆腐是歙县特有的风味小吃,它鲜而不腻,芳香爽口。走在老街上,吃着毛豆腐,惬意极了。歙县的街头巷尾都能买到。
绩溪菜糕
间的水碓或石臼上捣碎,再用细细的铜细筛筛出,加工成米粉,晒干贮藏起来。食时将糯米粉盛放在木盆内,加入适量水和微量酒酿,然后搅拌成浆糊状,让其发酵,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当糯米粉糊发酵成蜂窝状时,遂按甜、咸两种蒸糕味道配料。甜蒸糕在糯米粉糊内拌入若干白糖、小红枣及红绿丝即可;咸蒸糕则将事先炒熟的豇豆干丁、豆腐干丁和瘦猪肉丁拌入糯米糊中。配好料倒入蒸笼内,厚度均约一公分。蒸糕时,将蒸笼一屉一屉地叠放在锅内,盖好锅盖后,温火先烧四五分钟,旋即转旺火烧10来分钟,等锅内蒸气上顶数分钟后,再用温火烧若干分钟,锅内散发出特有的香味,蒸糕便成了。
冻米糖
春节前,农村家家切糖,即制作“冻米糖”。传说此俗已流传了近千年,至今仍兴盛不衰。“冻米糖”是将上乘糯米蒸熟后放在露天晒、冻,然后下锅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饴糖做成。用刀切成一片片痕印,食用时手可分片。“冻米糖”还可加上红、绿米和桂花、芝麻、桔片米等天然香料,形成色、香、味俱全的糕点。
“杜”字虾米豆腐干
“休宁风味小吃。万安“杜”字商标虾米豆腐干,颇负盛名。杜家豆腐店的虾米豆腐干,以用料独特,制作精细,配方讲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称。


青精饭
又称乌饭。《新安志》“南烛”条载:“丛生春晚,苗叶红赤,照耀山谷。道家用以馏饭,故又谓之青精饭。”南烛即乌饭树,属杜鹃科常绿灌木,叶草质,椭圆状卵形,新叶鲜红,老叶深绿;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初夏徽州人采摘乌饭树嫩叶(也可用茎、果),洗净后捣烂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少量的明矾,稍加热,滤出汁液。将青精饭糯米洗净浸泡于该汁液中着色,约经半天取出,煮成熟饭,乌亮喷香。有的在饭内添加少许火腿片,其味更佳。吃乌饭一般在农历四月初八日,有“四月八,吃乌饭”之俗。相传古时江南有一名叫傅相的员外,夫人刘氏中年生一子,取名萝卜。后来父子双双出家,刘氏因思夫念子染成重病,一日在妻弟刘五的劝说下,破戒开荤,触怒阎罗天子,遂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沦入饿鬼道。其子生性至孝,在地藏菩萨的相助下,常去为母送饭。儿子每次送饭都被饿死鬼抢走,母亲仍挨饿。后来儿子发现山上有一种树叶能将白米染成黑饭,且味道更好,就试煮了一次送到地狱,饿鬼发现饭是黑色的,均不敢吃,此后刘氏就再没有饿过肚子,这天恰好为四月初八日。后来人们为防自己死后饭被饿鬼抢食,就在四月初八这天吃起了乌饭。
六、延伸阅读
1、祠堂和牌坊
2、徽州女人
3、鲍氏家族
1、祠堂和牌坊
牌坊俗名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带纪念性的独特建筑物,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用来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应该说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等各方面“功勋显赫”的 官员,为朝廷和社会作出的“杰出贡献”。徽州原有牌坊一千多个,现尚存有百余个,被誉为“牌坊之乡”。棠樾牌坊群就是其中的代表。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是用来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的。歙县多牌坊,这与徽商的发展、兴起和程朱理学的发源、影响有着渊远流长的关系。以儒学 思想为精神世界主要内容的古代徽州人,地少不足以耕的自然条件成为他们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的主要动力。歙县人少小离乡背井,外出经商,足迹遍天涯。出门少则 三年五载,多则数十载,为了高堂双亲有人照应,行前一般都要先完婚。在外经商,若不能发迹,则羞见家乡父老。商人发迹了,钱财显赫,明清时期,徽商达到鼎 盛,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盛况,其财力左右国家经济命脉达三百余年之久。朝庭对徽商当然刮目相看,恩宠有加,徽商于是进入了“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 保?quot;的良性发展轨道。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 流芳百世。黄山市现存的明清两代的牌坊甚多。著名的如歙县棠樾牌坊群、黟县西递胡文光刺史牌坊、歙县县城的许国石坊等等。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徽州祠堂遍布城乡,现存祠堂最早的建于明弘治年间,至清代,多不胜举。总祠,作为当时重要的公共建筑,一般多置于村镇两 端、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规模较大,少则二进,多则四、五进,建筑依地形浙次高起,主体建筑置殿后,颇富变化。单面为中轴线上两个或多个三合院相套而成, 配以牌坊。支祠平面多为四合院式。仅在歙县一地,一般较大的村镇,如许村、昌溪,总祠与支祠在12个以上,现存的尚有5-6个。祠堂外观,正面较豪华,门 厅多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三面较简洁。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一般外檐柱多用木石混合,中进享堂的月 梁、金柱粗硕。斗柱为标准南方式,节头多为象鼻、凤头、如意,有时上面装有翼形云板。有些祠堂寝殿虽为双层,但底层梁架仍齐整,一如单层,并绘有精致的彩 画。由于“新安人近雅”,故彩画色彩淡雅,其构图设色不同于北方,直接画于木地上。


2、徽州女人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中华儒学的忠节观曾培育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忠节义士。然而当封建礼教将这种节操观套到妇女头上加以片面强化之后,又成为一道封建桎梏,拷出了无数惨烈的“节妇烈女”。
明清古徽州社会被后儒理学充分浸润,女子守贞节成为天经地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为了殉封建礼教之道,徽州女人只能“存天理,灭人欲”,于是在这个“理学之邦”,“妇子之抗节守义宁为玉碎者多至不可胜记”,“节烈最多,一邑当他省之半”。一部民国《歙县志》一十六本,“烈女”类就占了整整四本,记载了明清(至咸丰)歙县烈女竟多达8606名!同治《祁门县志》则载祁门这个小县的烈女2839名!这其中,有的是妻妾同守节、妯娌同守节、婆媳同守节的,有的甚至是婆、媳、孙媳、曾孙媳同守节的。黟县旧志也记载这个小县仅明清(到同治)就有烈女1834人。翻开这些县志,所谓“一门双烈”、“一门四烈”、“一门五烈”乃至“方门九节”之类叙述不在少数。
据统计,在徽州城乡林立的各类牌坊中,表彰女子“贞节”的牌坊占三分之一强。歙县82座牌坊中就有37座是贞节牌坊,占45%。闻名海内外的歙县棠樾牌坊群,七座牌坊中就有两座是贞节坊。棠樾百来户人家,历史上先后就有贞节烈女59人!在徽州府城里至今尚存的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 1905年)所建的“孝贞烈坊”,就集中表彰了府属“孝贞节烈妇女”“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口”!据资料调查,徽州女子守节时间最长的是清代歙县江村江珊之妻洪氏,她从十八岁出嫁,怀孕两月丧夫,一直苦熬到九十八岁,守寡八十载;还有清代歙县槐塘程梧之妻吴氏,25岁丧夫,“苦志守节”,寡居到一百零四岁,硬是守了八十年。而徽州女人最早开始守节的,是清代歙县的一位汪贞女,童养媳十岁就丧夫守节。在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里面,是许多惨不忍闻的悲烈故事。
“寂寞重门深院锁”,落寞孤寂的青春商妇,每当夜色来临时,面对冷月残灯,身置空旷大院,有的解九连环,有的捡散铜钱来打发她们的寂寞时光。解到东方发白,捡到青丝变成白发。你完全可以没有这样的感觉,但你无法逃避的是他们曾经用心构筑的真诚的逼迫与透视。他们或许的确都是一群很平凡的人,平凡得在他们的生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可他们从不拒绝琐屑,拒绝冷漠,反抗命运的不公正安排。他们是用自己的意志告诉世界,我是对得起别人的人。而他们恰恰对不起的是自己。他们将自己毕生的心血甚至生命献给了别人,而将孤独长夜中悲伧的伤神与哭泣留给了自己。这就是古代棠樾女子的命运,而牌坊无疑则成了他们用心血筑成的一个苍白的象征。
曾在千年以前,她们用自己的言行或身躯为宁静的棠樾送上了最浓重的厚礼。她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殉道者,她们用自己并不伟大的言行来捍卫自身崇高的精神信仰,并以此来为子孙后代树立一个能够警示世界的典范。她们是无私的,无私得看不见自己的躯体存在。她们的眼里只看见别人幸福的生存,并为那些幸福的生存,义无反顾地献上自己仅有的一切。
3、鲍氏家族
乾隆年间,徽州歙县鲍姓族中有位少年名叫鲍志道。他自幼读书,按他父亲的意思是日后能参加科举考试,弄个一官半职什么的,光宗耀祖。志道的父亲虽然也做些小买卖,但生意不济,所以家境并不宽裕。于是在11岁时,,由于生活困难,志道不得已中断了学业,弃儒服贾,走上了经商之路。
志道翻山越岭,昼夜不停的往江西的鄱阳赶。他听人说,那边有乡亲做生意,去了以后希望能得到乡亲的引荐和帮助。一路上,他渴了饮口山泉水,饿了吃块冷饭团,困了就在树底下歇会儿,吃尽了千辛万苦。到了鄱阳后,志道一边帮人打工,一边学习会计,后来积了一点钱,就离开鄱阳,来到浙江金华做些小生意。再后来为寻找更好的市场,他从金华又到扬州,从扬州又转徙湖北,这样碾转奔波,但始终未能找到一块立足之地。20岁时,志道又一次来到扬州。逐渐成熟的他,应聘当上了一个大盐商的经理,后来投资盐业,凭他的精明强干、处事公允、急公好义,家资累至巨万,同时在业界的声誉也是日益高涨。
志道虽巨富,但生活勤俭,重礼好义,为世人称道。在扬州铺设康山以西至抄关抵小东门砖石路面;建12门义学,供贫家子弟就读。 放货物。在本县,捐银8000两,作为补助城南紫阳书院的经费;并同曹文埴一起倡议复 建古紫阳书院,独自捐银3000两;还出资建鲍氏世孝祠,增置祀田,捐资建东河(富资水)水射,修造古虹桥等。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