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休闲情怀帝王梦


       外八庙    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
承德原本是一个很小的城市,但因避暑山庄和八庙而变得与众不同。在这个有着“紫塞明珠”之称的小城里。天工造化将中华山川的南秀北雄、东幽西奇荟萃于着燕山明珠,构成一幅中国版图的天然缩影。
承德是河北省省辖市,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过渡地带,西南与南分别挨着北京与天津,背靠蒙辽,省内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行宫,人口与日俱增。乾隆六年,弘历开始幸避暑山庄,承德开始进入繁荣期。
承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 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千手千眼观世音(普宁寺);世界最短的河流——热河;万里长城精萃——金山岭长城;被称世界一绝的石柱——磬锤峰;天下第一奇松——九龙松等等。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俗称承德离宫,原名热河行宫,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始建,至乾隆五十五年最后完工,历时八十七年,建楼、台、殿、阁、轩、斋、亭、榭、庙、塔、廊、桥一百二十余处,尤以康、乾御题七十二景昭著,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占地面积五百六十四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清朝皇家园林和著名的文物风景区。

荆州:铁打的楚都


荆州古城
荆州集悠久的历史与浪漫于一身,因众多的历史故事而让人铭记于心。金戈铁马虽逝,但条石青砖,重檐城楼,却将历史的余味永远留存此地。
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两岸,江汉平原腹地,古称“江陵”,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建城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历史上“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墙体保持完整,形制完备,在中国七大古城墙中排名第二,已经联合中国七大古城墙城市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荆州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经过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雨,现存的古城墙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筑。现耸立在人们眼前的雄伟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

襄阳:三顾茅庐发生地


襄阳北街是历史文化名街,是当代仿古建筑的明珠,南连昭明台,北接临汉门,北街古建体现了南秀北雄的艺术精髓
襄阳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襄阳倔强地守着它的传统,走进襄阳,这里的一切都是古老的,古老的街道和建筑,古老的人们和他们祖先的传说……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襄阳自古为南北文化的交会地和“四方凑会”的重镇。古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襄阳为邓、卢、、罗、鄢、谷、厉、随、唐等诸侯国之城,楚灭上述诸国设置县、邑,秦汉以后又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和历朝历代的重镇。
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这里,《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现存有50余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发生在襄阳的三国故事,使襄阳成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文化遗产丰富。
襄阳主要旅游景点有:古隆中风景名胜区、凤凰温泉(AAAA级)、襄阳古城墙、仲宣楼、米公祠(AAA级)、夫人城、习家池、广德寺、锦绣园(AA级)、庞公祠、鹿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襄阳王府绿影壁(A级)、五道峡风景区(AA级)、襄阳北街、昭明台、唐城影视基地、汉城影视城、三国城、枣阳九连墩楚墓、白竹园寺风景区、青龙山生态旅游风景区等等。

寿县:保存完好的宋城

寿县古城
寿县是楚文化的故乡,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已经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也是国粹–豆腐的发源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东邻淮南、长丰,南接六安、肥西,西界霍邱,北濒刊河。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古城。也是安徽省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
寿县有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安丰塘、古城墙、孔庙、清真寺、寿春城遗址、刘安墓。
孔庙又名黉学、学宫、文庙。唐时庙在城东南角,元泰定初,移建西街今址。
古城墙作为古老历史的见证,寿州人非常珍爱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墙。现存城墙为宋代重筑,尔后迭有修葺。明代为了加固城基,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护城泊岸。

郑州:中国第八大古都


嵩山少林寺塔林
郑州被称为中国第八大古都,它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历史遗迹,有一千多处文物古迹。早在三千六百年前,这里成为中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等。
郑州是河南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夏商两朝先后在郑州地区建都,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管国、郑国、韩国也先后建都郑州地区。秦汉时期,今郑州地域以荥阳为中心,因处交通和运河要道,经济日趋繁荣。北宋建都汴京后,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西北路,郑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
郑州处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之间,文物资源众多,有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遗址遗迹。嵩山少林寺建筑、东汉三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观星台(最早的天文建筑)、中岳庙(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等属于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已经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安阳:中华第一都


殷墟遗址
安阳市一座智慧与美貌并存、传统和现代共享的城市,它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这里是甲骨文的故乡,也是《周易》的发源地还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故里,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故事流传千古。
安阳有5A级景区殷墟宫殿宗庙遗址;4级景区:红旗渠、里城、太行大峡谷、岳飞庙、马氏庄园以及3A级景区:黄华神苑、二帝陵等著名景区,其中殷墟宫殿遗址为中国最早的都城,2006年7月13日,殷墟被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另有安阳八大景:鲸背观澜 鹿苑生辉 柏门珠沼 漳河晚渡 韩陵片石 龙山积雪 善应松涛 漫水长虹。

开封:千年浮尘汴梁梦


开封府匾额下面的威严的狮子,容易想到宋朝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的包青天
开封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的豫东平原上,七朝古都为开封注入了无与伦比的文化,尤其是宋朝开封根式辉煌。龙亭展示了千年皇室气势,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曾经的盛况,历经沧桑依然屹立的铁塔比最老的老人更有权力诉说古城过去的历史。开封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开封也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自古有“东京梦华”之美誉。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在开封建都,历经千年都城梦华。
开封有众多的文物古迹、闻名遐迩有铁塔、相国寺、包公祠、延庆观、禹王台、繁塔等。开封馆藏和各名胜古迹中保存着上自汉代、下止民国的各类石刻珍品1000多件。

杭州:人间天堂华贵都


杭州,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骚客为这座城市所倾倒迷醉,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杭州与苏州并称“苏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杭州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古迹众多,以西湖风景区最为著名,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杭州古称钱塘江,公元589年(隋朝开皇九年),废钱塘郡设置杭州,并且在凤凰山依山筑城。杭州独特文化有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诸如白娘子与许仙等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的代表。著名旅游景区有瑶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庙、三潭映月、苏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灵隐寺、跨湖桥遗址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她有着少女般的魅力,清丽脱俗,一水抱成的山光水色,一“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

不进胡同,难知北京


胡同是古老北京的特色之一,不进胡同,难知北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胡同已经成为老北京的文化符号。北京的胡同始称于元,沿用至今。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多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到现在已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底蕴、浓郁的人文气息,也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

古村落的活化石–良户村


良户村位于高平市西部,距县城十七公里,被誉为一座活着的太行古村落,是我国现存明清两代最杰出的太行古村落之一,堪称我国古村落的活化石,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良户村人才辈出,是清代高平号称“三阁老”之一的浙江巡抚田逢吉的故里。 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民居古建遗存非常丰富,主要建筑依地势择吉选址,东西较长,北高南低。主要街道有后街、西街、东街、太平街和蟠龙古寨,沙石铺砌,排水流畅。
蟠龙寨,是良户村最有名的建筑,为城堡式明清建筑群,规模宏大,城内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融宫廷规制与地方特色为一体,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江南的秀美,是整个晋城城堡式民居的缩影。 
古村的“三雕”十分精美。村内随处可见的窗台石、门槛石,无不雕有动物、花卉图案,可谓一绝。 
良户村还保留了许多古老庙宇。这些庙宇主要集中分布在古村落的东南角,像是一个专门规划的宗教区,最古老的是南边的玉虚观,东南方的高台上前临河流,后屏村庄。在这些庙宇中,最有影响的是金元古庙玉虚观 。玉虚观是良户村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庙,规模也最大,南北长98米、东西宽35米,占地约3500平方米,正殿高约10米。玉虚观门窗的做法,极富地方特色,为蒙古包式的门形式,富有元代游牧民族的统治气息。玉虚观后殿有精美的琉璃屋脊,所塑龙身遒劲有力,兼具有元代风格。玉虚观背后是一条东西向的明代商贸街。街两边多是前商铺后庭院式的建筑,街墙上锈迹斑斑的拴马环,繁华褪尽的“德茂典”当铺等等,昭示着良户逝去的荣光。

大山里的庄园–师家沟村


师家沟村坐落在黄土高原山地,位于汾西县城东南五公里处,在周围群山环抱的霍州市西北。
师家沟村珍藏着一处庞大的清代建筑群–师家大院,是山西古建筑群的精华。也是一处可与名扬三晋的王家、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晋商民俗建筑群。有“北观乔家堡,南游师家沟”之说,集砖雕、木雕、石刻艺术为一体,规模之大、设计之独特,为当今古建民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村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师家沟村的地形地貌与建筑特点巧妙结合,村内的建筑依山就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河,避风向阳,布局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呈阶梯形状排列,符合传统的风水观念。依靠黄土高原的山坡沟地形态,顺势构思,设计巧妙,气势雄峻,在已知的北方与山西民居中,是稀世的经典版本。村内的主体建筑有主院13座,附院31座,窑洞258孔,房屋108间。
村内的建筑除了主院还包括祠堂、学堂、药房、磨房、盐店、染坊、当铺、牌坊、庙宇乃至马圈、厕间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完善了村庄的功能,使得村庄不仅适合居住,还能满足生产活动。最突出特点就是巧妙利用空间,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空间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充分体现出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特点,又融入平原地带多进四合院的空间布局。村内有一条用长方石条铺成的人行道,连接村内的大多数主要建筑。这条路长达约一千五百余米,且处处与排水道接通,以方便将雨水顺利排出,所以才会有“下雨半月不湿鞋”的说法。

汾河岸边古城堡


夏门古堡

夏门村是汾河旁边的一个古村落,汾河水自东向西绕村而去,汾河转弯处是龙头岗,夏门古堡就建在高高的龙头岗上,古堡风景秀丽,堡内建筑雄伟壮丽,它依山就势,顺坡而上,密密匝匝的布满了整个龙头岗。既有北方民居高大雄浑之气势又有南国园林之秀雅风韵,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理想宅第。
夏门古堡至今尚有保存完好的传统街巷9条。其中东西走向的街3条:东街、中街、西街;道1条:后堡道;巷5条:大夫巷、御史巷、堡九巷、梁家巷、天九巷。各条街、道、巷连通各个院落,并与暗道相连,方便交通和藏匿,兼具排水之功能,成为夏门古村落传统街巷空间的一大特色。
古堡主要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年间,居住于此的梁氏家族是当时灵石县的四大望族之一,官宦学士众多,工商财力雄厚,因而古村落选址、布局及营建极为讲究。目前古村落中半数以上的建筑群为明清时期的山西传统建筑风貌,古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现有保存完好的院落6组共60余幢,窑洞、传统民居千余间。窑上建窑、院中修院、窑窑相通、院院相连,是夏门古村落建筑环境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