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是一座千年古城,约七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就有人类活动。秦始皇时设立回浦乡,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公元257年,改设临海郡,公元622年,改称台州,此后,临海一直是台州郡、台州府治所。临海文教昌盛,自唐博士郑虔来台州开办学院,启蒙教化之后,民重耕读,教育发达,名人辈出,在历代科举中屡屡出现“一门三巡抚”、“兄弟四进士”、“父子同折桂”的盛况,一直为台州文化教育中心。历史上宋右丞相谢深甫、宋理宗皇后谢道清、宋丞相钱象祖、明朝援朝抗倭名将王士琦、我国人文地理学始祖王士性、道教南宗创始人紫阳真人、南陈名僧灌顶,现代英烈杨哲商、王文庆、郭凤韶、科学家朱冼、冯德培等均为临海人。
临海是东海之滨的璀璨明珠,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蕴、江南名城秀丽山水、现代城市繁荣昌盛为一体的古城新市。她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陆域面积220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19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4个镇,总人口116万。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人文荟萃,底蕴深厚;临海,江南鱼米、橘果之乡,中国无核蜜橘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西兰花之乡,名优品牌,享誉全球;
临海是一座山水名城,三百里奇山秀水,风景绝佳。宋代文天祥过临海,赋诗赞曰:“海上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清代冯赓雪赞之为:“风景直冠东南。”临海风光秀丽,山、水、城相依相绕。被誉为“江南长城”的台州府城墙和桃渚军事古城,双双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国家地质公园里的武坑峰林、石柱桃江、龙湾海滨、珊瑚岩奇观等,还有牛头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浙东南第一高峰括苍山等旅游胜地,主客之景皆佳,四时之赏不绝,让人叹为观之,流连忘返。
临海著名的景点有牛头山水库、临海大火山、临海龙湾海滨、九台沟风景区、括苍山(浙东南第一大山)、桃江十三渚、江南大峡谷等等。
分类: 国内古镇景点
慈城重要旅游景点
孔庙
孔庙是用来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慈城孔庙位于城内中心位置上,建于北宋雍熙元年,比现今北京孔庙的历史还要早318 年,1048年迁移到现址。历代累有兴毁,现存的孔庙仍保持清代光绪年间原貌。占地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37间,建筑布局完整,气势宏 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梯云亭;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
慈城孔庙是目前浙东地区惟一保存最完整的学宫,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衙
据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慈城县衙创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县房所建,延续至1954年,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关系,屡建屡毁,现存的县衙是按照光绪年间《慈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占地四万多平方米。
慈城历代为县治中心地,县衙历史悠久,她涵盖了我国古代基层政权机构政务文化要素,其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及后代提供了一份生动形象的教科书。
校士馆
校士馆,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清道光15年(1835年),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光绪年间《慈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她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
慈城校士馆是古县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全景,为我们及后代了解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场所。
清道观
慈城清道观历史悠久,是江浙最负盛名的道观之一。据县志载,清道观始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后废。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由道士叶景虚重建,时在道观右侧建东岳行宫,请尚书楼钥题匾额,观名为“列仙游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道士王智静将邻近“至道”“崇寿”两宫并入,改称“清道观”。建国后,清道观保存完整。文革中被拆除。
作为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建设的重要工程,清道观于2004年至2007年重建,所用建筑材料全部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传统建筑材料,并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在对原清道观的建筑格局及风格进行大量考证的基础上,恢复了山门、仪门、雷祖殿、东岳殿、东岳退居殿、戏台、玉皇殿、三清殿、关圣殿、十王殿等建筑。建筑质量及艺术皆达到了目前采用传统工艺及材料进行古建恢复重建的最高水准。清道观内配置的主要神像雷祖、东岳大帝、玉皇大帝、四御及三清等皆为优质桧木精雕而成,清漆淡彩,代表了目前木制神像的最高水平。
清道观的重建没有停留在对传统道观的恢复和修缮,更着眼于对中国传统道文化精神内涵的挖掘和展现,力图体现时代精神。老君台上的青铜老子像,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中国雕塑院首任院长吴为山教授的代表作品,采用抽象的造像手法,表现老子作为人类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深邃、高远的神韵。老子像周围所配大地景观,以最简洁纯粹的现代材料黑色钢管为基本元素,排列组合成类似迷宫效果的蜿蜒路径,地面配以纯净的白色石子,黑白二色组成整个景观,寓意“道可道,非常道” “大道难求”,同时又暗合老子所崇尚的“水之德”的意境,大气磅礴,意境深远。老君台上又布黑色的祈愿棒丛,取林的意象,象征道体以外林林总总的万事万物,祈愿棒可系祈愿丝带,游观者的祈福之愿可在浓重的道的气氛中得以升华,实现人与场所的互动效果。
清道观已从传统的道教敬神祀仙,道士斋戒礼仪、修身养性的场所,进化为新时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之所。
城隍庙
慈城城隍庙位于慈城县衙西侧,建自唐代立县之初,宋咸淳四年(1268年)重建,历朝累有修葺。清同治九年(1870年),邑人冯本怀募捐修建,后毁。现重建的城隍庙建筑属清代规制,庙院宏大,布局完整。
慈城城隍庙座北朝南,是中国道教庙宇殿堂的典型建筑形式,殿宇戏台层层叠进,厢房配殿纵深相连,贯穿一体,既有寺庙殿堂配置特色,又具官署建筑风格,其神学意趣和“前朝后寝”的功能十分明显。
慈城城隍庙是目前国内恢复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
现为慈城手工DIY创意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城手工DIY创意园区以手工DIY为起始,设有手工作坊,创意设计基地,DIY培训与展览等各类手工DIY项目(工作室),集观光、教育、娱乐、休闲及传承手工民俗文化于一体,是国内首个唯一综合手工DIY产业发展中心。
安义千年古村群剪影
重庆罗田古镇普济桥
重启罗田普济桥建造于道光十七年,是迄今为止重庆万州境内发现最古老的石拱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系当时数名社会名流捐资修建。该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百丈沟,是当时川鄂交通道上的主要桥梁。桥长24.7米,宽6.6米,拱高12.9米,跨度18.4米。桥上龙头口含龙珠,龙尾悬于石拱正中,相传为保护石桥所铸,历来发洪水均未超过此龙头。桥上雕塑有石狮、石象等雕塑,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桥身两侧建有亭廊,一边上刻有“德厚流光”几个行书大字和“察地利而通南北,尽人力以济往来”对联,从字面上理解,是较早提出构建“和谐”的理念的例证,上还刻有“普济桥序”和“功德碑”。一边上供有观世音菩萨像等,古时供人们烧香拜佛求神用。桥身两侧为十级石梯。该桥桥拱形如鸡蛋,桥面正中有一块石名叫“鲁班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当时的工匠师傅修该桥时,设计此桥,怎么也立不稳,就看见桥头有一个卖鸡蛋的老太婆,把鸡蛋立在地上卖,四四方方、平平稳稳,就顿悟,何不把桥拱也设计成鸡蛋形。在桥面的合拢上,据说,怎么也合不拢,修桥工费尽移山心力,打造了万千条石不成。当时路过一打扮似叫花子的人,说他在那里打了一块石头,放在一个老太婆家里,正好可以安放于此,于是照办,花十石米从老太婆那儿换来此石,果真“天衣无缝”。人们疑为鲁班下凡,取该石为“鲁班石”。
该桥于1999年被万州区人民政府评为区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在“万州是个好地方”公益宣传片中就以此桥作为背景,多么漂亮。一座古老的桥披着青苔的衣,摇曳着古藤的臂,有力的脊梁和臂膀将两岸青山一个古镇拥入氤氲的怀抱,石拱桥上游200米处,有两巨石,自然形成为高3.5米,宽2.4米的石洞,走过此洞,前面豁然开朗,风景秀丽,有潺潺的流水,飞泻而下的瀑布,相得益彰,似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景象,诠释为 “似桃源”。走过石桥便是古镇,古桥、古镇、流水浑然一体,美丽幽静,似画图。
普济桥下的驷步河就象一路欢唱的纯情少女,蜿蜒曲折于山谷之中经磨刀溪再奔向母亲河——长江,那潺潺流水在茂林修竹的衬托下更显轻柔妩媚,令人陶醉。
天宝古村部分经典景点
天宝村的古屋木雕十分精美。
天宝古村五千多人口一千多户人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村的景点也不少,这里罗列部分景点:
昭公祠
昭公祠始建于明万历12年(1585年),墨庄刘氏下四房祖祠,昭公名季昭,墨庄刘氏六世祖。因昭公有我名含“季”字四兄弟,故也称“四季公祠”。公祠径深65米、宽16米,气势雄伟、雍荣古朴,石狮守门,门墙“红、白军”历史标语点缀,祠内木雕、石刻图案精美,有显示家族政治地位的印把天井,象征步步高升的五步石砌台阶。苦读寒窗、松鹤延年、五子登科、双凤朝阳、麒麟送子吉祥古画栩栩如生,朱熹题写的“忠孝廉洁”真迹古墨飘香,罗旋藻井、官帽藻井工艺精湛,“进士、博士、大夫第”等牌匾见证了墨庄刘氏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政治地位。此祠2003年6月被宜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门楼原建筑为刘氏宗祠,始建于明宏治7年(1494年),五栋一寝,气势恢宏,雕龙画凤,十分壮观。清朝太师太保、文化殿大学士朱轼亲赐《江省名宗》金匾,曾6次被毁,现仅存门楼。
门楼壮观、雄伟。古石狮威镇门前,有无钉如意斗拱上万,横梁雕龙刻凤、天棚起拱雕花,木托、柱托、雀替木雕工艺精湛,石础雕刻二龙戏珠、禄鹿、麒麟等精美图案栩栩如生。高超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凸显了宗祠门楼的气派与华贵。此门楼2003年6月被宜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兄弟义士祠
兄弟义士祠建于清朝道光元年,道光皇帝闻刘应葆、刘芬兄弟为人孝义,行善事,义举颇多,七代五世同堂,钦命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汪廷珍奉旨题奏:旌表“兄弟义士”。门楼典雅、牌匾题字、印章,字迹清晰隽永,苍劲有力,凸显义士荣耀。刘应葆、刘芬两兄弟在清乾隆年间曾修天宝凌云塔、凌云亭、六脚坊
修郡城试院,设“琢玉书院”,建考棚,建章江浮桥,刘应葆诰封中宪大夫,刘芬诰授朝议大夫都转盐运使司副使。为义士殊荣,入记忠义祠。
五芳翁祠
五芳翁祠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取屋主五兄弟洪芳、居芳、满芳、泮芳、润芳而得名,当时五兄弟中有三位考取功名做了官。该屋两栋一寝,有天井7个,花门花窗完整,精致典雅。雕花木托、天棚起拱、木雕雀替、海老虹梁工艺精湛,古画门神栩栩如生。
中国的威尼斯–两江四湖
所谓的两江四湖景区,是指由漓江(市区部分)、桃花江和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构成的环城风景带。桂林城“两江四湖”水系贯通的场景最早出现于北宋年间,桂湖段为城西护城河,杉湖、榕湖水体相连为城南护城河,当时便已是游人如织,舟楫纵横,引得无数文人骚客在湖畔吟诗作赋,更有富绅名士结庐于此。如今,桂林市中心的江湖一线贯通,再现了过去桂林“水城”的繁荣景象,重启了“千山环野里,一水抱城流”的山水画卷。
白日里寻常江岸,碧波粼粼,倒映着葱郁的古榕新柳,塔映玲珑,桥接清幽,各色景物皆是静谧的。都知道成都人安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在青山绿水间的桂林人生活也是闲适得很。在这恬静午后,游人稀少,常见的倒是一些悠然自得的本地面孔,悠悠地散步,悠悠地打拳,悠悠地看书,悠悠地小憩。在榕湖岸边偶遇一间油茶馆,店面稍显简陋,但木桌竹椅倒也让人看着清爽,本就不大的小馆被茶客们挤得满满当当,茶客们或独自看报,或聚众闲谈,仍是一副悠悠然的样子。油茶不贵,取一支白瓷碗,一碟米果子,一壶热茶放于脚边,任你喝个够。第一次喝油茶必会觉得苦涩难咽,可配上两三样小点心,便是一餐标准的广西下午茶。如此一个桂林式的下午,是公园景点里所享受不到的,只有让自己置身于本地人之中,学着他们的样子慢慢体味。
夜幕中,在各色灯光的照耀下,岸边湖内的一切物设,变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水世界,既缤纷绚烂,又妩媚多情。晚上是游览两江四湖最好的时段,游船、步行皆可。坐船环城一周可尽览沿途湖光山色,几处雅致的人文建筑,十九座独具匠心的中西式桥梁,其中桥梁应算是最有看头。仿赵州桥而建的榕溪桥应算是景区内中式桥梁的代表,桥面洁白晶莹,桥身线条流畅,底蕴深厚。乍看以为是法国凯旋门的迎宾桥,仿剑桥大学数字桥的西清桥,设计思想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圣特尼塔桥的观漪桥,这些西式桥梁建于中式山水中倒并不觉得突兀。这或许是因为桂林本身就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城市。你看游走在江岸的外国游客们向来是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娶个桂林媳妇安居于此的外国人不计其数。游船的缺点是拍照颇不方便,拍夜景必须好相机、好位置,再支好脚架,三样缺一不可才能拍出满意的照片,行船风景一掠而过,再怎么喜欢的景色也只得留在心中回味。步行虽不能将美景尽收眼底,但也能领略一二,可去榕湖、杉湖景区,这两个景区位于市中心,景点也多集中于此。不可错过榕湖的玻璃桥和杉湖的日月双塔。玻璃桥顾名思义全部是玻璃打造,晶莹剔透好似童话故事中的水晶宫殿;日月双塔一金一银,一高一低,比肩而立于杉湖之中,好似一对恩爱夫妻时刻不愿分离。玻璃桥和日月双塔正好位于阳桥一西一东,一中一洋、一古一今相互呼应,同时富有浪漫爱情之寓意,绝对是恋人们的好去处。
曲径清幽处,酒吧二三,异域风情十足,轻音乐在月光下流淌,酒未喝,人已醉。
洞生明月象鼻山
“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汲水应波。青山自是绕奇景,白日相看不厌多”。可以说,象鼻山四处流传的照片承载了无数人对桂林城的想象。由此它成为桂林的城徽,和它脚下四季流淌的漓江水一起,成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最经典的注释。
象山又名象鼻山,位于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形酷似一头临江吸水的巨象。关于象鼻山的传说有许多种,各不相同,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版本是神象与凡尘女子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开头有些似曾相识:大象本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某日看到一位长发少女在漓江岸边载歌载舞,之后大象每天都在这里默默地关注她。突然有一天,姑娘不再唱歌跳舞,而是整日以泪洗面,神象见此很是心疼,于是变成一个英俊潇洒的翩翩公子私自下到凡间。原来姑娘已是重病缠身,神象也无能为力,只得每日陪伴在她身边。但命运使然,在两人最幸福的时候,姑娘最终离开了人世。神像把女孩安葬在他初次看到她的江岸,也就是今天的“爱情岛”。很快,逃走的神象被玉帝发现,他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可痴情的神象一心想着要与女孩长相厮守,守着坟墓不愿离开。经过数天的激战,神象终因寡不敌众战败,他临死前向众仙提出最后的请求,恳请神仙们把自己永远留在这里,众仙被神象的真诚所感动,用神剑固定了神象的身体。随着岁月的更替,神象的身体变成了今天的象鼻山,而那把宝剑就是“象背”上的普贤塔。玉皇大帝这次又做了一回“恶人”,但众神总算还多了份情意。
“象汲长波,洞生明月”,象山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在象鼻和象腿之间有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洞在水上,有如明月浮水,被人称之为水月洞。它与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若是逛得仔细,你还会在水月洞中的大象鼻下,发现一只小象崽,它静谧地依偎着象妈妈的身边,和象妈妈一起汲水饮漓江,样子乖巧、安恬。在水月洞内沿石阶登山,山腰上有个二十多米长、左右对穿的岩洞,好似大象的眼睛,故名象眼岩。它原是藏于水中的古地下河道,现在成了绝妙的观景窗,左右观望,可见江水、楼宇、峰峦,一个鲜活的桂林市尽收眼底。
出象眼岩,岩盘山道可达山顶。象山之巅便是前文所提的宝剑化成的普贤塔,建于明代,镶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像。塔形似一个宝瓶,因此也有人称它为“宝瓶塔”,象驮宝瓶自古在佛教中就有吉祥之意,寓意“天平有象”、“五谷丰登”。在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皇帝宝座前,就有一对汉白玉雕琢而成的象驮宝瓶,虽是皇家御用华贵之器,但也难与桂林这座纯天然质朴的“石像”相媲美。顺着前面蜿蜒的小路,经过了云峰寺陈列馆,崖壁上一尊观音石刻,香火缭绕,虔诚的善男信女们正拿着一束束点燃的香烛一脸凝重地在祈祷。我想,既然上天赐予桂林人如此神奇祥瑞的象鼻山,在这里跪拜一下,肯定也会加倍灵验吧。
有的风景一生只可远观,不能靠近,更不能接触。登上象鼻山,你还能看到鼻腿之间那轮临水皓月吗?来看象鼻山,最好的方式是乘竹筏,由远及近,当眼前的象鼻山渐渐变得庞大雄伟起来,才发现它是那样惟妙惟肖、耐人寻味。竹筏停至浅滩处,观景拍照两不误。游漓江水,赏象鼻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山玩水吧。
交通:
从汽车站步行十分钟可到。乘多路公交车可以到公园大门,距离南门桥不远。正门略有些不好找,要穿过一个满是树木的广场才能找到,另外一个门在靠北的马路边上。
旅游贴士:
一、4A级景点,桂林的城徽。如果想省门票钱,乘船游览桂林城区漓江的时候也会路过,在船上也可以和象鼻山远距离合影,效果还不错,沿着滨江路,也能从对岸看到象鼻山。
二、公园不大,围绕象鼻山兜兜转转,顺时针逆时针走都不会迷路,象山上也有小路可以通过,不过有些潮湿狭窄。
三、象山公园出来的那个十字路口西北角有一家网吧,规模较大,网速很快,十字路口北边有一家饭店的漓江虾非常好吃。
四、公园有两个大门,分别在象山后面左右两侧,都可以购票进入。象山门口往往有人招揽客人,说可以坐小竹筏进入,可免去门票。也有不少人采取这种方式,不过要问清楚了,防止被骗。
五、象山西边附近有一个两江四湖游船码头,名字为文昌桥码头。
到七星公园与猴子嬉戏
桂林七星公园算是非常老牌的景点了,它位于漓江东岸,因有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市内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有“北斗七星”、“栖霞真境”、“月牙虹影”、“驼峰赤霞”、“龙隐奇迹”等名胜,摩崖碑碣有500多件。花桥上建有风雨长廊。
可是,在她所有的名山溶洞之外,这片土地,最让人难忘的是一群猕猴,一个传说。
走在公园的中心广场上,隐约觉得有什么动物在头顶的树上闪跃腾挪,抬头一看竟然是只小猴子,亮亮的眼睛正望着你。再仔细找,它的家族还真庞大,三三两两地在广场的树上、地上游戏,颇有峨眉山猴群之风。
原来,这原是几十年前从七星公园的动物园逃出来的几只猴子,回归三年后,环境的适应和人类的善良宽容,让他们的族群不断繁衍壮大,现在已经达到了上百只,自由自在地在公园里生活。人们把他们当成调皮的小孩子,亲自喂一下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猴子,这种体验真奇妙。
抬头望去,七星公园骆驼山就在眼前,据说它和阳朔河边的骆驼峰是“一对”,七星公园的这只美丽的母骆驼,在等待她的恋人公骆驼回来。可是,风光如画的阳朔家乡使这只公骆驼故土难离,不爱美人爱江山,但觉得愧对心爱的骆驼妻子,所以在阳朔河边长跪不起。
普陀山七星岩原是距今100万年前的一段古老的地下河道,洞分三层,现供游览的是中层,分六个洞天,游程814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全洞构成一条珠串状的地下长廊,七星岩比芦笛岩要壮观,内部景观“三分相像,七分想像,不想不像,越想越像”。
普陀山上的栖霞亭、碧虚亭一组亭廊,构筑别致。普陀山文物古迹甚多,仅石刻就有200多件,最为珍贵的有唐颜真卿的“逍遥楼”题字、宋范成大的《碧虚铭》、明“龟蛇合一”的浮雕,博望坪有八百壮士墓及三将军墓等。
月牙楼餐厅月牙“姑子面”有近200年历史,是著名的地方风味食品之一。
登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
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
《叠彩山记》–唐.元晦
叠彩山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湖泊山鼎足而立,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组成,山中有叠彩亭,于越阁,瞿张公成仁碑,仰止堂、风洞、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山上的摩崖石刻以明万历年间广西征蛮大将军王鸣鹤(字羽卿)所题的“江山会景处”尤为著名。从拿云亭中眺望“一面晴风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间”之感。
1779年,广西巡抚李世杰游览叠彩山后写道:“眼前薄日烘云,疏林结霭,岩扉石槛,盘绕左右。俯视漓江,水纹似,不觉清风徐来,爽生襟袍,殊令人悠然意远”。大意是:眼前的太阳被云彩所环绕,稀疏的林中飘着雾霭,岩门与石槛旁绕左右。俯视漓江,水上的波纹如细沙一样,不知不觉清风徐缓缓吹来,顿觉心旷神怡,实在令人悠然自得。
木龙洞在叠彩山东麓,古时洞中有盘根错节的老树,倒生崖壁,形状似龙,木龙洞因此得名。洞中平坦,南北洞穿,能通车马,为桂林城北的交通要道。洞北濒临漓江,自古设度,故称木龙古渡。
九华山旅游资讯补给
九华山地处安徽池州青阳县境内,没有机场,但可从南京和合肥、黄山机场中转,再乘汽车前往。最近的是黄山机场,离九华山只有大约120公里。无直达铁铁路,可乘坐火车到池州、安庆、铜陵、黄山、南京等城市,然后转乘汽车前往。九华山内部交通以青阳新汽车站、九华山汽车站为主,山上以景区大巴、出租为主要交通方式。
住宿:
九华山的住宿可分为三个区域,一是九华街区域,二是旅游集散中心柯村站附近,三是九华山风景区山上部分。其中九华街区域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交通最为方便,另外也可体验一晚寺庙住宿。
南苑旅馆
这是一家家庭旅馆,经营已有多年,曾被同程网评为“2010年网民最喜爱的旅游住宿企业单位”。共有八个标间,房间非常舒适温馨,可免费使用洗衣机。
地址:九华山风景区芙蓉路26号
聚龙大酒店
位于祗园寺对面,是九华山上最早的一家三星级酒店。酒店依山而建,装修奢华典雅。标准间平时五六百元,旅游旺季价格达1000多元。
地址:九华山风景区化城路2号
九华山快捷酒店
又名佛都宾馆,距离景区售票大厅仅几百米距离,单人间和双人间平时大约100元,周末120元左右。
地址:九华山柯村新区。
五溪山色大酒店
地处古九华十景之一的五溪山色景区。标间平时大约130元。旅游旺季大约800元。地址:九华山五溪山色旅游度假区。
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的魅力
旅行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但是神州的万千风景岂止是三山五岳所能涵盖?有这样一座山,不在三山五岳之列,却有着当上五岳一般的幽、胜、险、峻、奇、秀,这就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
三清山因有玉虚、玉京、玉华三峰巅列,犹如道教玉清、太清、上清三位最高级别的神尊,故名三清山。他是中国古代道教文化艺术的露天博物馆,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宫道教建筑群及步云古道为我们展示了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它有世界上最密集的花岗岩微地貌分布带,形态多样,奇景联翩,你看了司春女神,端庄祥和;玉女开怀,圣洁柔美;一线天、玉皇顶、巨蟒出山,犹如造化天工;阳光海岸,云海壮阔,那是山盟海誓的好地方;杜鹃谷,装满了三清山的柔情,过了好汉坡,百步冲、入玉虚境界;云烟中的玉京峰,有如天上的广寒宫。
这就是三清山,玉山县,江西,中国,世界的自然遗产。
三清山地处江西省玉山县和德兴市交界处,景区面积近230平方公里,目前可游览的景区有梯云岭、南清园、万寿园、西海岸、玉京峰、阳光海岸、三清福地、玉灵光、西华台等。其中的南清园景区是精华景区,阳光海岸和西海岸都是高空栈道景区,万寿园景区是一处以福寿为主题的景区,梯云岭和玉灵光则分别是三清山南部、东部登山的要道。另外,步云古道是古代香客、道士进山必走之路,至今仍有着大量的道教文化遗存,但仅适合有户外经验的旅行者徒步穿越。因为南部景区登山路线的开辟及东部金沙索道、南部外双溪索道的运营,使西华台景区目前基本回归原始状态。
登伏波山,寻昔日“还珠格格”
伏波山位于市区东北,濒临漓江。唐代山上曾新建新息候祠,新息候祠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封爵,所以山以伏波为名。
还珠洞位于伏波山的山腹,关于其名字的来历有很多传说,说法不一,其中一个说法是当年马援率军南征,交趾国得胜,班师回朝,用船运载在当地买来的薏苡作为药材,有人诬告他运的是从合浦搜刮来的珍珠,于是他当众把薏苡倒入的伏波潭里,以表明自己的清白,“还珠”由此得来。还珠洞洞壁上石刻甚多,最著名的是宋代书画家米芾的自画像和诗人范成大的题诗。
试剑石位于洞中临江的东口,“悬空而下,状若浮柱,去地一线不合”。传说马援南征时与作乱犯境者在还珠洞中谈判,谈至僵局,将军拔剑而起,竟将巨大的石柱贴地削去寸余,对方为之色变,应马将军的要求答应退兵一箭之地。伏波将军登上伏波山,只见他箭似流星,一箭射穿三山,直飞到犯境者出发的地界才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