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盐田–延续千年的古老生活


正午,班车到达简陋的洋浦开发区汽车站,坐风采车不过5分钟,盐田村就到了。沿一条海边小路走下去,海风咸、日头毒,野生的仙人掌一路恣意生长。当看到仙人掌丛间灰突突露出一片盐槽时,仿佛时间就此停滞。那些看似凌乱实则有序的盐槽,大的有一平米见方,小的只有几十厘米宽,大多呈不规则圆形,一块一块绵延成片,据说这片盐田总面积达750亩,有近7000块黑色的玄武岩,是1200年前盐工们以其自然形态稍加凿刻而成的,每块盐槽的边缘都有几公分高的围边,使得海水不能流出。盐槽面上结着薄薄的盐霜,晶莹剔透,凑近了看时,各种不同形状和线条凝结在石头上,尚未凝结的,则映着天光云影,呈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美,有些孤寂,但更多的是古朴,是淡然于世外的孤绝之美。
正是一天里日晒最烈的时候,盐田里几乎没有做工的人,沿海边转了一大圈回来,只见一男一女两人在田里耙土。这种土俗称“盐泥”,看上去普通,实际上经过海水浸泡,盐分相当之高。耙土的两个人,男的年纪足有六十开外,头上一顶破草帽,颈间一条脏兮兮的毛巾,女的用头巾严严实实地包裹住脸蛋,看身形应有40出头。他们自顾自地忙碌着,对周遭的事物视而不见。隔着几米向他们问话,他们难得回答一句,却是我听不懂的当地方言。据说,盐田村里做盐工的村民都姓谭,他们的祖先谭正德是1200年前移民南下的福建莆田人,正是他开创了中国“日晒制盐”的先河,可算是洋浦最早的开发者。在此之前,海边的人们只懂得“煮海为盐”,就是在海边支起几口大锅,用大火煮干海水,锅底结成的盐巴就是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