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面古民居–塘尾村


南社村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纯朴的民俗,卖身节是当地的第一大节日,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数以万计的群众都聚集到东莞市东坑镇,游走十里长街,争相淋泼“仙水”,购物寻仙,观赏花车,场面盛大热闹。东莞的千角灯,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千角灯这一民间绝艺中,可以看出东莞人好灯,灯彩是东莞的传统习俗:生孩子正月开灯要挂五子连灯,端午节要放荷花灯,中秋八月十五家里要挂灯笼,千角灯就是地道的宗祠里挂的灯。
南社村人才辈出,历史上出了11个进士、举人,29个秀才,其中有位先人还跟随左宗棠南征北战,被封为建威将军。清代末期,村民们为这些举人、进士在各派的祠堂和谢氏大祠堂门前立起旗杆,并在夹杆石上刻上名字。
南社村常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围墙,当时为防御乱军、流寇的入侵。在《谢氏族谱》上有记载,流寇11月、12月、正月连续数月入村杀人,村里妇孺纷纷逃离,改变了春季祭祖的计划,男丁留守,他们身带武器,举着火把,来回巡视,昼夜戒备,然而寇贼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不过在谢氏族人的回忆中有这么一段,“昔人和气致祥,今人乖气致殃”,这是指历史上有一段乡里不和睦的历史,而经过一次大的浩劫后,才有了“人始追思筑围之便”(出自《甲午年本乡寇变》)。而要提升自卫能力,除了需要坚固的城墙,防御规定和严密的防御措施也是必不可少,这一点,谢氏家族做到了,如果寇贼来了,他们就闭门守围,并给每个人发义粮,以至于不用空腹应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