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顶下的明清古村落–楼上村


贵州省铜仁地区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背山临水,周围千年翠柏耸立,鹊鸟绕树田园葱郁,村寨古朴,民风淳朴,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置身其间如处宁静和谐的世外桃源,心旷神怡,宠辱皆非。楼上村古称寨纪,始建于明弘治六年(1494)是一座以周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地处佛教名山一佛顶山脚下,与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紧紧相连,距石阡县南部巧公里,古村落集古楼古屋、古巷、古桥、古井、古树、古墓、古书、古风、古韵于一体,被誉为“佛顶山下的明清古村落“。
楼上村祖先依天文地理,选址建村,左青龙(廖贤河)右白虎(寨右的山峰),前朱雀(寨前古树上的百鹭,后玄武(寨后的龟山),以“北斗七星”树为中心,以“北斗七星”的天枢至摇光交天权与天玑形成四个系象限,划分为不同的四个分区,其东南象限为生产区,西南象限为居住区,西北象限为娱乐区,东北象限为墓葬区,功能分区明确,让人惊叹。而居住区的布局更让人惊奇,整个居民区的道路结构为一“斗”字,“斗”字的起点为一三合院(马桑木老宅的中心,结束点为村寨的水源(天福井),且起点位于北斗七星中天权一天现星的连线上。
绿树掩映群山环抱的楼上古寨,百年古树随处可见,最壮观的是南明永历八年(1654)建造的梓潼阁前那棵胸径2米左右的古枫树,高达40多米,呈北斗七星状分布,千余只白鹤在树冠安家,形成村中一道奇观风景。梓潼阁,现存正殿五间,南北两厢及院落、后殿、戏楼等。
建于明末崇祯二年的南桂桥,桥身由一整块青石组成,因前面有两棵楠木和桂花树而得名,当年的楠木和桂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酷似别具一格的寨门。从这里便可进入古寨。沿着幽幽古巷穿行寨中,20)¨多米的道路结构呈甲骨文“寿”字形延伸,村民房屋多是木结构的石屋四合院、三合院,坐北面南依山而建,建筑精致,花窗精雕细刻,技艺精湛,透出明清建筑风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独具特色的“歪门”四合园,各家各户的龙门歪着开,青石板古巷斜着走,这种格局据说是以前的大户人家财不外露的体现,也反映出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不夸饰,不张扬、含蓄朴实的民风气息。
漫步村中,古风扑面而来。周氏宗祠面阔三间大梁题记为“贵州思石二府新二甲所楼上住居”大清光绪拾玖年岁在癸巳仲冬月上旬建立”,西廊间间有《轮水石碑记》石碑一通。始建于清代的葛凉寺,20世纪80年代被拆迁改为粮站点,其正殿三间,建筑构架保存基本完好。神皇庙建于清代,现存石阶保护完好…
村中古墓有多处,阴宅阳宅相依相靠,墓冢文化深厚。有四方碑古墓、九子十秀才古墓、文林郎古墓等,墓群建造别具特色,慕名前往观赏者,络绎不绝。小屯寺规模宏伟、殿宇辉煌、陈设典雅现存正殿、寺院基址和尚墓群、天井院落,其石墁院坝、石阶石凳、石鼓、石缸保护完好。其中,5座和尚古墓距今大约两百多年,均有石碑可考。
周姓一直推行勤、俭、忍、让、孝、礼、义、耕、读的处世之道道,几百年来,周姓人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进士、贡生、秀才等便有4)多人楼上村民至今保持着独特的汉族古代民族风俗,有哭丧哭嫁、吹唢呐、民间剌秀、扭秧歌、毛龙灯、敬酒歌等。每年清明节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清明会,届时有很多民俗活动展演是广大摄影爱好者采风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