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屯演绎明朝的旧事


依山势而建的云山屯村寨,状如一条昂首摆尾的巨龙飞行于云鹫山的半腰,只有前后屯墙的两个城门,前屯门用巨石垒砌而成,两旁的城墙,高78米,厚约152米,屯墙全长100米左右,上有炮眼和垛口,各处制高点还有众多的哨棚,一旦发生战争,即构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指挥和作战体系。其建筑风格分三部分,前面龙头部属明朝建筑风格,中间龙身部为1清朝建筑风格,后面龙尾部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从唯一的屯门进村,穿过深数十米的门洞,便是长约6…0米的屯堡一条街,它有许多小巷巧妙地与各户的三合院、四合院,碉楼等相连接,形成了攻防相济的通道。随着屯田制度的衰退,加之豪商富贾的涌入,这里的商业贸易曾繁荣一时,布号、米肆、药铺等遍布全屯,著名的德生昌中药铺遗址至今仍存。近年来,由于交通道路的变迁,其往日的兴旺与繁荣已逐渐逝去。
云山屯的民居大多采用穿斗木构架结构,构架承重,围墙只起围护功能。围墙用石块彻成,选择的材料由大到小,使墙体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感。房屋的板壁、支柱、窗户、门楼等均有镂雕花纹,或名人诗句,或松菊竹梅,或鸟雀风鹤,绚丽多彩,寓意深刻。整个云山屯的建筑群体中,融汇了从明代以来历朝历代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些建筑是一段过程凝固的历史。 
沿着云鹫山崎岖的石阶而上,便可到达古树掩映的云鹫寺,寺庙由三部分组成,最早的是建于50多年前的大佛殿,清康熙年间增修玉皇阁和关圣庙,民国初年再添待漏桥和化纸塔。玉皇阁为重檐式攒灵歇山顶建筑,是当地古寺的代表。从高处放目远眺,西面苍山如海东向良田万顷,让人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旧时的地方志书把屯堡人称为“凤头鸡”凤头笄”等,是因为已婚妇女的簪子酷似凤头而得名。云山屯的男子头包青布帕,身着扣边长衫,系腰带,穿草鞋或布鞋;妇女以纱帕为头巾,腰间系织绵丝质长腰带,打结于臀后,脚下是鹰勾尖头平底绣花软靴,腿扎白布绑腿,宽衣大袖的大襟长袍,衣领、袖口、襟边均饰有花边。据说如此之装束是明代贵留下来的。
云山屯有许多独具特色而又韵味无穷的节日文化:正月初九的玉皇会,正月十六迎汪公,六月初六土地会,六月二十四敬雷神……其中以迎汪公最具屯堡特色。传说汪公叫汪华,系安徽歙州休宁人氏,隋时为徽州地方官,后率部归唐,被封为越国公,因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不过,改封九官太守死后谥为徽州府越国公忠烈汪王,遗骨归葬子歙州城匕岚山之上。由于屯堡人有安徽来者,所以他们把故地轶亭也随之带入。正月十六这天,屯堡人要把汪公从平日香火侍奉的汪庙中请出来放在红色的轿子里,由村中德高望重者为前引,呜锣开道进行游乡,轿过的每一家都要烧香鸣炮奉迎,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
作为数百年前留下的历史“化石”,云山屯和它所代表的屯堡文化,已终经成了黔中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