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城隍庙:多文化相融的珍品


平遥城隍庙初建于北宋,是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它在明朝嘉靖好清朝同治年间曾经大火焚烧,后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规制和风格。平遥城隍庙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同平遥县衙东西相对称,城隍庙居上首。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儒教、道教、民俗文化相融为一体。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整座庙宇的
泥塑和壁画之中,就连殿宇建筑形式、月台乐楼、木刻砖雕等各个方面,也建造得颇具匠心,情趣十足。
 
城隍庙在建筑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各殿宇的木结构形式,开间、上限、木雕雀替图案以及琉璃构件的使用,都严格遵循当时封建礼制,而且工艺上乘,多有独到之处。每间亭台楼阁,都注重雕梁画栋,精磨细琢,十分考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平遥县在明清代商帮经济的发达程度和雄厚财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高雅文化需求。
平遥城隍庙以城隍正殿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建筑保存完好,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 游览时不要错过财神庙南侧的小戏楼,硬山顶、前出歇山抱厦,是典型的戏台建筑,檐下花板、雀替、昂头、屋顶中央的八卦藻井等都是精美的木雕作品,绝大部分是原物,可想而知这里几百年来上演过人世间多少喜怒哀乐,如今却没有人在台上唱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