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其中的中坤管理层,更是深知这种在钢丝上舞蹈的艰难。有些时候,还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意志力。
在宏村,出于保护核心景区的原生态环境,包括实体建筑,以及当地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宏村村内的旅游产品开发,尤其是对新业态的引入,中坤一直十分谨慎。
村里原住民以前一些旅游商品的摆摊设点,都已经被引导到村边的旅游工艺品市场。中坤将原来在宏村边上的停车场用地,以每年收取1元的象征价格租赁给镇、村上,形成了现在的旅游工艺品市场。今年初,这个市场最贵的摊位就拍出13.6万元。这里的摊位都是每年一签约,仅这个市场的摊位租金,镇、村每年都能有一笔不菲的进账。
由于宏村内禁止过度商业开发,反倒带火了一河之隔的际村。到旅游旺季的夜晚,数千名住在宏村和附近几个村落写生的游客、学生,就涌到际村的夜市去吃烧烤,马路两旁是密密麻麻绵延几百米的烧烤摊子。
姚勇也有些经不住诱惑,他在设想,将目前人气还不够旺的南屏开发成夜游街,虽然当地人还是沿袭“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作息方式,但是姚勇已经盘算着在此引入比如酒吧、咖啡等夜游店的经营业态。
在宏村核心景区南湖旁,有个南湖书院,后面是村里原小学旧址,2004年中坤出资将小学搬迁,完成收购,这里有一大片空地,中坤计划要在这里恢复建设乐彼园项目,用高科技的方式来展示徽文化、徽派建筑,作为景区新开发的景点之一。其实,中坤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因为宏村特殊的位置、规划的问题,一直没被允许做。
这个在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恢复建设的项目,从方案到审批就用了三年多。今年春节前,国家文物局刚刚批下来,“谁都不愿顶那么大的压力”。
“世外桃源”走出去
中坤运作古村落项目,最首要的经验之谈是:中坤与当地政府、当地百姓三方共赢。而这是“打出来”或者说是“让出来”的经验。
早些年,宏村当地百姓、政府,为了门票的分成,多次与中坤发生冲突。而现在,这种收入对当地都已经不在话下。现在老百姓关注的都是游客的数量如何,质量怎么样,给村民带来的附加效应,在村里住宿、购物等消费。
中坤把宏村里原生态的农家乐留给了村民,完全不参与村里农家乐的经营。据说,旺季时散客一来就住在宏村村里面,最多时在村里住了2000多人,相邻的际村每天要住四五千名学生。
宏村当地的百姓,现在除了拿门票分成,还做家庭旅馆、做生意卖旅游商品。据说,一户人家少说也收入十几二十万,多的四五十万。宏村现在是整个黟县最富裕的地区。宏村人私家车的数量最多,资产几千万的都有。
住在宏村月沼湖边的汪阿姨,和老伴在家里开了个小吃点。这几年,她陆续去了京、沪、穗、海南岛等地旅游。去年,她还很时髦地去了上海世博园。当时,宏村组织全村人去了上海。
宏村人已经深深感受到这里的一切都与自己息息相关。
走在村里,街面上总是干干净净。虽然中坤有自己的景区保洁员流动在景区内,实时打扫。但更关键的是,村民会很自觉地维持村里的卫生。以前,中坤作为景区管理者,会花很大的精力去监督住在老房子里的村民私自改动门窗这样的事情,而现在村民很清楚他们要做的是,如何让这里五年、十年后还保持现在的模样。
汪阿姨一家的生活是当下宏村人的典型:老夫老妻在村里自家门前经营小吃店,儿子在村边开了个杀猪铺子,也是村里的特色一游,儿媳原来是中坤接管宏村后的导游,后来转做内勤。汪阿姨很乐意和来她家的游客合影,她也尤其受来这儿写生、旅游的大学生欢迎”。
现在宏村当地人出去都很自豪,跟城市人的感觉一样,对游客很友好也很开放。而在张谷英村、孔城老街这些尚未被旅游“开化”的地方,当地的原住民出于本能地与外来事物有着隔阂与距离。
在张谷英,家家都有做油豆腐、熏制腊肉的习惯,当外来的游客希望拍下主人劳作的身影时,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回避。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自己的生活,不希望被外人打搅。而在宏村,一些当地人甚至会刻意拿起工具,做做木雕、竹雕的活,让游客更从容地拍照。
宏村观察,走出去的世外桃源
Page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