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游记


    宝山石头城里城外同为古村落,他们的建筑规模和风格基本相近,既显得原始古朴,又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纳西族“科空”(古谚语)就有这样的表述:“宝山石头城,白石砌成墙,大石砌墙面,小石嵌墙心,大石和小石,都是一城石”。纳西语里就把石头城称为“刺伯鲁盘坞”,意为“白石寨”。石头城里城外居民群落,全部随岩就势建造而成。城外一层层、一排排、一所所的瓦房简单、平实而古朴,错落有致地建在石头城西南面的半山腰上,蔚为大观,蜿蜒曲折的山径总能通向各家各户;石头城内的那更是了不得了。整座城建在一块半平方公里的独立的蘑菇状巨岩上,东面坡石直插入金沙江,高出江面二百多米,其它三面均是悬崖绝壁,唯有南面一道天生石门可供出入。就凭着这天险,石头城堡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敌的入侵。
                                       
    纳西族先民大约在公元五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迁徙到宝山一带,是纳西族较早的聚居地之一,他们在这里开始繁衍生息,经营文化,制造传奇。南宋理宗淳十二年(公元1253年),时为蒙古国太子的忽必烈受命攻打大理国,当时据有江湾腹地的纳西族大酋长麦良审时度势,亲赴今宝山一带授元军以革囊渡筏,迎元军进丽江,并随征大理,立下显赫战功,获授“副元帅”和银印,后又获任茶罕章管民官之职。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所提“元跨革囊”即指此一史实,那座忽必烈跨越的陡峭摩天岩峰也被麦良命名为“刺伯(即宝山)太子关”以志纪念。正是忽必烈进军云南平定大理国,才促进了纳西民族的大统一,从而结束了当时纳西族各部落“依江附险,酋寨星列,不相统摄”的历史割据局面。“元跨革囊”在纳西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此,纳西民族开始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民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纳西族首领正式成为王朝官员,在明代更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区的统领。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一块天然巨石,而纳西民族却用智慧和勤劳改造了这块巨石,使之在坚硬的巨石上延续了生命、语言、流水和村舍。作家范稳说:“再宏伟的建筑,如果没有云集过刀光剑影的历史风云,如果没有产生过驰骋天下的英雄豪杰,如果没有上演过沧海桑田的人间悲喜剧,它就只有建筑学上的意义”。宝山石头城就是一个激荡过历史烟云的地方,那摩天的太子关,曾踏响过蒙古军的马蹄;那汹涌的金沙江,曾翻涌过勇士豪情的浪花;那崎岖的雄关漫道,曾留下多少打马而过的身影。滔滔巨浪淘尽了多少历史英雄的悲喜和成败,永恒的是那挺拔擎天的奇峰,是那万古长存的磐石,是那巨石上挖凿而就的旷古奇绝的宝山石头城!一个小小的石头城,承载了纳西族千年的历史,自先民聚居,完成了从游牧到畜牧农耕文化的转变,这就是我们借以说明历史脉络的最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