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地区自古丝绸行业发达,在晚清同治、光绪年间,南浔出现了一个因经营丝业而发家的、为世人瞩目的豪富阶层,时人以三种动物形体的大小来标明他们财产的多少,形成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流行说法。南浔“四象八牛”不少家族如刘家、张家、周家等,就是从康乾时期迁居南浔,陆续开始址丝的,后成为“八牛”之一的邢家就是从清初开始八代业丝的丝业世家。
南浔自古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称,从明中期“湖丝甲天下”始,南浔人依托湖丝,走南闯北,经营丝业,儒商辈出。
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到20世纪初,是南浔丝商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生丝出口虽因各种原因有所波动和起伏,其出口量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绝对值总体仍呈增长之势,如1870年为4 9万担,1880年为8.2万担,1890年为8万担,1900年为9 7万担,1910年为13 9万担,而且在1909年日本生丝出口量超过中国前,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生丝出口国0,而以南浔辑里丝为主的湖丝仍然在生丝出口中占很大比重,这为南浔丝商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