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游记(选摘)

乌镇游记(一)
对乌镇的向往,应该追溯到黄磊和刘若英的那部浪漫唯美的《似水年华》。那间晴耕雨读书屋里的低吟浅唱,是青葱岁月里的一段美好时光。
05年去上海参加工博会得闲安排一日游,同行的女孩去了乌镇,我则选择了杭州西湖。如今看来,当初的决定完全正确。因为乌镇岂是区区一日游能作罢,但那次的擦肩而过,不想就错过了五年。假如说那次错过了乌镇少女般的清纯,那么这次则邂逅了乌镇少妇般的妖娆,尤其是西栅的夜色。
选择六月江南行,完全是因为公务缠身,假期一拖再拖。原本清明行延迟至端午行,最后变成了六月江南行。也不错,天公作美,不热,还有微雨滋润,斜阳相伴,将四天的行程渲染得格外舒适。
6月20日,星期一,清晨出发,按照杭州闺密的建议直接选择了从杭州城站乘坐高铁前往(这里温馨提醒大家:高铁去乌镇绝对是舒适快捷的最佳交通工具。因为杭州九堡客运站位于杭城城乡结合部,路途遥远,而且颠簸劳顿,绝对是“劳命伤财”)。
到了城站,先去2F真功夫家美滋滋的享用了一碗牛肉面,时间九点零五分,抖擞精神前往高铁自动售票厅。星期一的火车站一切都那么顺利,可是选择目的地的时候我有点犯迷糊了,到底是选择“嘉兴”还是“桐乡”呢?打了个电话和闺密确认,可就这一小会儿工夫,九点二十的G7408居然显示sold out.查下一班居然是十一点以后的。My god,我可不要把有限的假期时间荒废在杭州火车站啊。咬牙先拍它,但不甘心啊,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了改签窗口,没想到还真改签成功了。
看看表,已经九点十二分啦,赶紧的飞奔进八号站台,检票上车,我的10号车厢居然加我才四位乘客。立马开始默默控诉着非人性化的自动售票系统。
车窗外一平如镜的杭嘉平原开阔宁静。
二十分钟的风驰电掣,我就被载到了桐乡。
不大的车站规划得相当人性化,前往各个方向的BUS站台透着现代化的气息。我一眼就看到了我要坐的K282,真没想到工作日出游是这么惬意,我居然是第一位乘客。
车票5元,找了个风水宝座坐定,司机师傅告诉我,十点十分出发。太妙了,一切都衔接得如此妥当,不禁想倘若不是改签,现在的我还在杭州火车站郁闷的等待与徘徊!
一路顺风地达到乌镇汽车站,却还没见到我魂牵梦绕的乌镇,原来还需要一段BUS衔接的。我首先前往了乌镇旅游咨询处。
墙上有官方的酒店花名册和门票信息。
我没有选择1元BUS而坐了被大家排斥的电三轮。皮肤黝黑的女车夫只要了我四块钱车钱(当然这个也是经过神砍后的战果),其实我知道她期待着接下来的生意。对于成竹在胸的我而言,这不是问题。上了车我就主动与她攀谈,希望她给我联系一家东栅的民宿免门票。她说,现在住东栅里的民宿不容易,景区查得严,但也不妨试试。我被拉到了老街的一家餐馆,不一会儿一位王阿姨就联系到了,她告诉我她家就在茅盾故居旁的横街上,房费160一晚,有免费宽带,独立卫生间,房间也宽敞45平。我立马挥舞大刀,砍,砍,砍!最终大家以100元成交。(根据我去多处古镇的经验,民宿应该就是这个价位,当然也有80/晚,但环境不一定好,或者为公共卫生间)
王阿姨让我先在餐馆吃个午饭,休息片刻。她则去给我寻门票,原来逃票也能逃得如此冠冕堂皇。我要了香干马兰头加凉拌黄瓜,店家还热情地给我送上了乌镇的白菊茶。品茶吃饭一共二十块,便宜啊!
茶足饭饱我便和王阿姨前往景区,她把门票给了我(一张乌镇东栅景区团队票),还在我的裙子上别了一枚旅行团的小徽章,瞬间我就成了一名旅行团成员。她告诉我,行李箱她随后让人送进去,我呢径直从检票口过。嘿嘿,检票口出示门票,制服人员还给我的票打了一个孔。就这么名正言顺地华丽逃票进入了东栅。
王阿姨的房子就在横街9号,一栋二层小楼。她带我踩着木楼梯来到二楼,上面居然还有一个小露台,精心种植着一些盆栽植物,很雅致。我的房间很宽敞,空调,电扇,彩电一应俱全,只是不临河但也无碍。我相信枕水江南绝不仅仅是枕水一梦这般肤浅,更多的是为了感受它不同于钢筋水泥压抑气氛的那份朴实和闲适。少时休息我便准备出门,王阿姨很热心地给了我一张东栅景区游览图,然后告诉我,一票在手尽管放心玩。
信步走出横街,站在望佛桥上,乌镇就这样真切的展现在我面前。一条流水贯穿全镇,水为街,岸为市,两岸水阁林立。东市河中不时有乌篷船依呀往返、岸边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蜡染花布蓝白相间,点缀出江南特有的风情。
乌镇游记 (二)
自古江南出才子,就在这淳朴秀美的水乡里,名人荟萃学子辈出,沈雁冰先生的故居就在这乌镇的中央。
大门内的通道改作陈列室序厅,安放着茅盾铜像,上悬“有志竟成”的匾额。从右侧先生的生平事迹中,我方知大文豪如此波澜壮阔的文学革命人生。
前后楼上下各室器物按照当年格局布置,家具也有不少是当年旧物。
老屋临街靠西的一间房是茅盾曾读过书的家塾,布置简单,却散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的静雅之气。
立志书院保留着茅盾先生1934年亲植的南天竹郁郁葱葱,静静伫立,默默记载着这座老屋从风雨飘摇的岁月走到今天的一切过往。
从茅盾故居出来,我再次回到东大街,沿河而行。便看到了一块横匾名曰“晴耕雨读”。
原来这里就是黄磊和刘若英拍《似水年华》的地方。进门左手边有齐叔(朱旭饰)休息的藤椅。
走进文(黄磊饰)在《似水年华》中曾经工作过的古籍修补工作室,每个角落都能把我带回到那个唯美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中。只是文和英曾经促膝长谈的那间阁楼封闭了,不得一见有些遗憾。
我有亲手去触摸那摆在书架上的古籍,在泛黄的扉页后面是一张张旧报纸折成的书页。原本打算拍下已作留念,却被工作人员阻止了。
出门延左手边继续前行,我便看到了乌青水龙会——如今的消防队。
由于乌镇的建筑均为木质结构,为了预防火灾200多年前,镇上的居民就民间自发组织了救火会,甚至还有救火演习。
包括乌镇的房屋结构也是相当有讲究的,房与房之间均以石墙相隔,窄街两旁的房屋也以过街骑楼相连,完全杜绝了“一家失火,殃及邻里”的隐患。
继续沿东市河前行便到达了宏源泰染坊,这里也是《似水年华》中沫沫(李心洁饰)的家。写到此处插播一段逃票桥段:东栅的景点验票机制很严密,每个景点都需要出示门票打孔进入。为了能成功进入染坊,我机灵地从出口处进入了。下面的这扇小门就是我的非官道。
在宏源泰染坊我亲眼观赏了印染作坊从刻板、上浆,印染,刮灰到晾晒的5大工序。
尤其最后一道工序是最撩动人心的一幕,广场上这高高的晾架和晾竿,其实这就是染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用于晾晒已经染色的布料。
据说染坊的规模、等级和知名度,都与这里的晾竿有关,谁家的晾竿多,晾架高、晾台多,谁就是大户人家。站在这如瀑的印花布间拍照的确是件相当有FEEL的事情。
从染坊出来我灵敏的嗅觉就闻到了美酒飘香,原来三白酒坊就在染坊隔壁。
这里是典型的前店后坊。店里的金字招牌述说这里的三宝——腐乳、三白酒还有酱菜。
寻香穿过一条曲径通幽的石板路,酒坊就在眼前。
在这里古法酿酒的工艺一目了然。
每人凭门票还能亲自品一品醇香的三白酒,入口回甘悠长甚喜。
在酒坊伫立,看着那一坛坛封存的三白酒,真想开怀畅饮一番,然后醉卧水边做一个长长的梦。

酒坊深处有人家,专营千层底的印花布服饰和手工布鞋。
看着这位正在忙碌的老翁不禁让我感觉自己置身三十年代谍影重重的老上海*****地下党街头的场所。

酒坊出来继续向东会经过民宿馆和百床馆,验票甚严我直接飘过。

很意外地发现乌镇的党建工作相当深入,这是镇上的党支部,门口还有久违的黑板报,讲述着当地退休老党员的先进事迹,不禁感叹乌镇的与时俱进!
这是乌镇著名的红烧羊肉,居然是从这特制的炉中烹饪而出的。

懒散地猫咪依门小憩,它丝毫不介意我给它的微距写真,甚至对着镜头更加的怡然自得。
乌镇游记(三)
在乌镇,随处可见这茂盛的栀子花丛,那暗香浮动的转角处总能让我驻足一阵。
接下来眼前的东市河突然开阔起来,这里就是传说中的财神湾。左手边依河而立的就是香山堂药店。
我信步走到大夫问诊的位置,扮了把“江湖郎中”。
财神湾对面是著名的高竿船,只是早已过了14:30,高竿船表演已经结束,据说表演者身着白衣,象征蚕宝宝爬上毛竹竿头表演各种惊险动作,以祈求蚕茧丰收。
信步走过逢源双桥便来到了东市河的另一边。这里店铺林立,货品琳琅满目,充满了浓郁的商业气息。
这是当地的老人正在制作蚕丝被,只是很遗憾,她们自用不卖。但按照不见缝纫机不买衣服的原则,如正能成交,我想一定是货真价实的上等品。

再次走到茅盾故居,东市河已经被我走了一整圈。在此我见到了传说中的林家铺子。里面人头攒动。
这里一个检票口可以从这口出去,温馨提示大家:此时此刻你一定要想好是不是真要出去,从这个口出去不会有人拦着你,但是你待会想再进来,就一定有人会检你的票,这样,你的两次机会就全用完了,一会如果你再出去,想进来,就不可能了。记住,你只有两次进景区的机会,刚刚在正门口已经用了一次了,现在只有一次了。而此时的我也恍然大悟为什么我可以华丽逃票,因为旅行团的路线是出去了不再进入了,所以我用的是这张票的第二次进入景区的机会。
出这个检票口,过马路,就是古戏台。

戏台对面是修真观,在修真观里面可以通到翰林第、皮影戏馆。

修真观前是个挺大的广场,有不少古镇的老人在此休闲聊天。进入修真观穿过厅堂,便可抵达皮影戏馆。时间正好,坐在长长的板凳等待《牛魔王相会铁扇公主》上演轻轻走到幕后,看到了破旧的乐器、斑驳的桌椅。
当幕布上灯光亮起,锣鼓点打起,游客的好奇而非欣赏的眼神,让我有点出神,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沿着出皮影戏馆前的小路向前走十米,又走到一条很宽的马路叫常丰街。再向左走就到了汇源当铺。

当铺四周有高墙围护,靠外墙脚均用一人头高的条石筑就,使盗贼无法翻墙、掘洞,更有高出屋顶的更楼有人日夜嘹望。大门用不易着火的厚实的银杏木制成,外包铁皮,内有坚实的门闩、落地闩,外人很难破门而入。

进门有关帝堂,以示忠义为本,兼有驱除邪恶的企求。头埭为店厅,是收兑典物的交易场所,除汇源当外都设有高柜台、木栅栏。当典物者递上衣物后,听凭当里朝奉居高临下吆喝开价,低人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