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古镇

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读,一边补习中文,研读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国文遗教”等著述,一边让他撰写《旅俄报告》,反省在苏联留学时打下的红色烙印,给儿子“洗脑”。蒋经国在日记里记叙为“涵斋”,略带调侃地把它比喻为“修练身心、增加涵养的书斋”。蒋经国住读时,楼上东面是卧室,西面是书房,中间是会客厅。小洋房还住过蒋介石的外籍军事顾问端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等。
小洋房一楼里进有一块“以血洗血”的石碑,讲述了蒋经国母亲毛福梅遇难的历史。1939年12月12日,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后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
入武岭门后,右侧不远处的建筑即是蒋氏宗祠。蒋氏宗祠是溪口蒋姓进行宗族活动的传统场所,祭祖、庆典、嫁娶、出丧等都在此举行。这里供奉着蒋家自元末蒋士杰始祖迁居溪口后的历代祖宗神位,600多年的家族史在此浓缩。
祠堂门口牌楼上的横匾“忠孝传家”四字是蒋介石的亲笔所书,寄托了蒋介石对蒋氏晚辈的一种期望,也表露出他自己对儒家传统的敬慕之情。
宗祠由新老两座祠堂组合而成,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前进为新祠堂,由蒋介石在1930年出资建造,新祠堂东厢房内陈列了有关蒋氏宗祠的历史资料,还展出了由国务院台办、新闻办、联合制作的台湾知识图片,系统地介绍了台湾历史、两岸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台的方针政策等内容。
后进为老祠堂,清康熙五十五年重修,戏台与中门相连,重檐歇山顶,螺旋藻井,蒋介石曾在这里祭祀祖宗,宴请族人,翻阅宗谱,观看演出。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元配毛福梅的丧事也在此举行。
玉泰盐铺地处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中段。据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1887年10月31日)农历九月十五日,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楼上,其祖父取其名为瑞元。
自从蒋介石发迹后,玉泰盐铺被溪口乡人视为风水宝地。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蒋斯千1871年开设,以卖盐为主,兼营大米、酒类、菜饼和石灰等,雇有账房、伙计,为当年溪口镇上的大商号。后由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继承,蒋肇聪去世后兄弟分家,盐铺归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经营。1919年,蒋介卿外出谋事,盐铺关闭。现有楼房三间,平房三间,以及厨房、厕所等附属建筑。
盐铺曾两次失火,一次遭受白蚁腐蚀。现存建筑为蒋介石在1948年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二字,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大字。
武山庙坐落在武陵门外、武山南麓。历史上,它是溪口镇任、宋、蒋、单、张五姓宗族共祀之庙。自蒋姓繁衍为镇上大姓后,即以蒋姓为社首,蒋家重大庆典躲在这里举行。
武山庙始建年代无考,但最迟不晚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此庙曾作过一次修缮,现存的建筑分前后两进,东西两厢廊庑,中间为天井戏台,后进的前廊设仪态生动的盘龙石柱。
蒋介石一家与武山庙有着特殊的因缘。清末,蒋介石之父曾被推选为庙首,执掌庙产的日常管理。蒋父曾召集五姓族长,对武山庙进行大规模扩建,由此奠定了武山庙当今的规模。民国初年,这里兴办武山小学,1916年蒋经国在此启蒙。随后,蒋介石也曾出资修庙,并多次入庙许愿、求签,把武山庙菩萨当作自己的精神依托。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疗伤回到溪口,下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武山庙菩萨面前烧香叩拜。
1949年1月,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回到故里。这一回将失去什么,他比什么人都清楚。也就是这一回,武山庙菩萨也似乎“洞若观火”,知晓世道将变——蒋介石求签得了一张“下下签”。一旁的侍卫长安慰他:“先生不必难过,签文未必可信。”心里老大不高兴的蒋介石,还是坦率道来:“不要乱讲,武山庙菩萨是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