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仙台沿阶而下,过梦真桥,回望望仙亭,真真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梦真桥建在桃花涧的云壑之上,左揽榉树,右临丹崖。据说是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5年)学子祈愿灵验后捐资所建,故名梦真桥。这座仙桥也就成了古今学子祈求学业有成最为灵验的地方。
沿古道前行,才过唐朝的栖真岩,又见明代的忠烈岩,石雕与山岩已然漫漠一体,风雨剥蚀几难认得那倒爬狮子的模样。残门断坊,寂寞道观,秋意萧萧,敢问栖霞仙人云归了何方?附近山崖上有一个高九尺就、宽六尺六的巨大寿字,传为慈禧太后手笔。寿字仍在,往事已如云烟。
过了象鼻岩,开始进入到一个巨大的摩崖石刻世界,这里便是齐云山的真仙府洞。两侧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天开神秀”、“天开图书”、“第一逢莱”、“攀云捧日”、“新安胜境”、“真云伟迹”、‘御鉴岳图”等巨幅石刻冲击着你的视觉,天啊,你一定在想象,这些石刻是怎么刻到如此险峻的高崖上呢?告诉你吧,古人一般是先把字体在纸上书写好,然后由匠人临崖搭架或采用悬吊的方式,把写好字体的纸蒙在要雕刻的石面上,依字样雕刻,完后除去蒙纸,再为字体书丹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