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对大运河的治理主要注重了两点:一是疏浚山东省境内的大运河,而又以从临清到南旺的一段更为重要;二是注重江苏省境内大运河的安全通航,特别是保护里运河的堤防,使它不受洪泽湖及高宝湖下来的洪水威胁。清顺治八年(1651年)开始发动民工,大挖山东境内运河;顺治十年(1653年),又规定临清到南旺间一段运河每年小浚一次。每隔一年大浚一次.以维持通航;后又修驻闸坝,加修堤岸。其中康熙帝对大运河最为重视,多次亲身前去实地调查。总结了不少经验。在江苏境内,首先继续培修洪湖大堤。做到“蓄清刷黄”,即在洪泽湖内蓄积起大量清水,用来冲刷黄河河道,使大运河通过淮河部分畅通无阻。另外,为了抗拒高宝湖水,又加高了运河的大堤,使淮河经过弯曲狭窄的水道,南下流人长江。
大运河上航运非常繁忙,容易因为争先超船而发生争执。因此朝廷发布诏令规定漕船先行,余船尾随,不遵约束者治罪。
元代以前,中国王朝的都城大都建在中原和关中地区,居天下之中,靠运河转输比较便利。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与南方富庶之地相隔遥远。仅靠大运河转输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因此。从元代开始就已经从沿海进行海路运输漕粮了,元代的漕运主要靠海运。走运河的大约只占十分之一。
到了清代中叶,太平天国兴起,洪秀全在南京建立了政权,占据东南,并且派兵北伐,河南、河北、山东一带,战火弥漫,阻断了江南财富通过运河北运的通道。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向北流入渤海,盛极一时的京杭大运河由于黄河改道的影响而淤塞断航。咸丰以后,清朝政府转向依靠海路运送漕粮,才“海运为常”。
津浦铁路通车以后,所经线路与大运河大体相当,完全取代了大运河的转输,京杭大运河逐渐走向衰废。到了民国时期,除厂江南地区全部及苏北地区和河北地区的局部河段尚可通航外,通惠河及其余河段全都逐渐埋废,京杭大运河变得有名无实了。
现在的运河污染严重。水道缺水,水运不畅。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利用运河之床,运长江之水到华北缺水地区,以前运漕粮的运河终于又可以复活。或许有一天人们还可以从北京乘上游船,经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到平望,然后折向西经过湖州的运河西线,可以直接到达杭州,从而饱览这沿途的风光民俗。
京杭运河(五)豪华寂寞总关情
Page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