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村四时风俗考

诸葛村旧称太平乡仙洞里,元末至正年间,诸葛亮第27世裔孙宁五公,(名大狮,号威公),嫌居住地萧家地方狭窄,不是发祥之地,于是率子孙择地迁居来此。当年诸葛村范围内只有张、王、祝等几户农家生活在这丘陵山岙,到今天还保留着叫张坞、王坞、祝家坞等地名,当时人烟稀少,极其冷落,而山岙间则古木参天,颇有洞天福地仙境之气概。
我出生在诸葛村,14岁离开家乡,对家乡的习俗,至今烙在脑海中,记忆犹新,现将春夏秋冬四时八节的风俗习惯,分叙如下:
旧时正月,一年伊始,这是乡民最快乐的时候,家家户户大门上红联文彩,室内堂上天官赐福,两边楹联,堂前挂灯结彩,长条案上安放着祖先牌位,红烛高烧,孩子们放鞭炮,年轻人敲锣打鼓,穿街游玩,其乐无穷。
初二清晨一大早起床,吃菜羹,捧元宝吃鸡蛋。然后在自己家里长辈面前行大礼。四跪四拜。这叫拜年。随后由父辈率领,出门提着红包糕点,走亲访戚,相互施礼,互祝新年恭喜发财。而孩童则由父母牵着,逐个向亲朋家长辈,叩头下跪,乐得长辈们连忙扶起,连声说读书戴顶讨彩话。然后让大伙坐在圆桌上吃糕点茶,同时给我们赠送红包,一连几天忙个不停。
三月是清明,家家户户三三两两,到村外亲人坟前扫墓祭拜,寄以亲属怀念之情。春日一过,初夏来临,江南正是草长莺飞季节,四月初八这一天,街坊黍作店,为了适应当地风俗,供应一种蓝黑的树籽,研碎取其汁拌和炊熟,放一块作板压平,称为“乌饭”,切其四方块约三四两大小照称出售。底部用梧桐叶衬托,食时以白糖,其味香甜可口。吃过乌饭,俗说可以避邪,儿童吃过之后,把乌饭米粒粘在脸上、额上几颗,以后就不会被蚊咬。此俗由来已久,始于何时,不得而知,时至今日,仍沿袭不衰。
五月榴花红如火,端阳佳节又到来。地处江河湖海畔的农村此日正忙着吃粽子,赛龙舟。而诸葛村乃黄土丘陵,没有江,没有湖,却另有一番风味。吃粽子,堂前挂钟馗画符,门两边插上菖蒲似剑,艾叶如旗,以示镇邪。中午中堂大摆酒宴,吃五黄,即黄酒、雄黄、黄鱼、黄鳝、黄瓜等。还有熟鸭蛋,熟大蒜,儿童们额上用雄黄画上一个王字,脚穿老虎鞋,蹦蹦跳跳,好不高兴。酒过三巡,有孩童人家,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灯芯草,放在清油碟中,然后把孩子们烫上六七次,直到大哭大叫才罢休,这叫做端午烫灯草火,据说这样能驱除疾病,这种陋俗,不知创于何时,如今很少见到了。
六月骄阳烫如火。六月六,晒衣服。在这一天,大家都要把冬衣与棉被拿出来放在阳光下暴晒一整天。到夕阳西沉时,才通过细刷、折好,放上樟脑丸,装进衣箱,以防虫蛀。
时间随着气候的变迁,梧桐叶落已知秋,早晚有点凉意。诸葛村的七月半,又要将锡箔纸香到祖坟上祭祀,情况和清明寒食节差不多,也是为怀念先人而作。不过与众不同的是,是夜要邀请道士,由大公堂出面,在村东南西北方向,村外大路口,摆起祭品香案桌,由道士吹起法螺,念念有词,召来许许多多冤魂鬼怪前来领受赏赐,请他们在地方上不要作祟,永保平安。俗称这是“赐夜食”。
七月三十日,这一日期是地藏王生日,民间每当此夜,家家户户门前地上,要插香烧纸钱求地藏王保佑,离诸葛村五里许的大慈岩,更是灯火辉煌,男女老少进香者络绎于途、通宵达旦。更有甚者,从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日半个月中,汤溪、龙游等地农村,自发组织一些演唱班,如婺剧、徽班、三合班、滩黄等。他们的丝竹腔调迥异、各有千秋。如诸葛村的滩黄,是比较有名的,到时候要上大慈岩。所以在这半个月中,各地唱班,各逞技艺,都要去大慈岩进香。一路走一路唱,都是步行,而且在未起身前两三天,要香汤沐浴,吃素食,这样才能算得上诚心拜菩萨,也使自己得到一种安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到丹桂飘香的季节。此时此刻,家乡的明月,显的既圆、又大、又亮。中秋这一天,大家都要赏月。是夜星皎云静,月明如昼,家中堂前要拼拢三张八仙桌,除第一张陈列香案外,其余二张摆满各色各样小玩具、古董,任人参观。大人们用一只鲜柚,上面插满焚香,案上明烛高烧,香烟缭绕,久久凝视月亮,好像嫦娥与玉兔就要下凡与民同乐,这时候只见游人成群结队,挨门串户赏玩。而儿童们格外兴高采烈,在陈列桌前,挤来挤去好不热闹,直到夜深人静,玉兔西沉,人们才告就寝。
每当九月初旬,五严寒也无酷暑,诸葛村惯例,三年两头着,打醮做道场,俗称三周夜。规模宏大,比演戏还要排场。光道士就有三十来名,他们演唱腔调和法器,同四川成都青城山道教观一脉相承。诸葛做三周夜场址,设在大公堂,厅门外高搭彩柏牌楼。进大门就看到头进中堂端坐着一位称王大人,身穿清朝官服,旁边立着一个民国初年的军伍。他们两人为保卫诸葛村及周围百姓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王大人是咸丰九年七月十五日在寿昌小番岭战役中献身,那位军伍则是在北伐战争中献身的,两人所处时代虽不同,但情况都一样,群众都怀念他俩。所以每次做三周夜,都要把他俩请到大公堂,列为上座,受人祭拜敬仰。
大公堂由头门入内,两厢高搭将台,旌幡满厅皆是。三进中堂,高悬三清道像,即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和老子。香案上红烛高烧,长明灯、檀香炉中香气四溢,白天到深夜功德不断,宁五公派下孟、仲、季三房,每房派男童一名,每场功德演唱时,三名童男均要跪伏案前陪拜,一副庄严肃穆气氛,令人肃然。
与此同时,丞相祠堂右首厅外,聚禄塘埂上,有高六七米的三根杨蟠树,上面高悬九盏小灯笼,表示神州古地名:青、徐、燕、幽、兖、雍、杨、豫、冀等九州,召唤那些无家可归的亡魂,前来领受超度。在对面村外空地上搭有一座大士铺,内用篾制纸糊人像,当中3米高大士一座。 大士即观音菩萨化身,两边站立黑白无常及牛头马面。铺外还有2米高四匹有勇士坐骑的纸人纸马,名:值时功曹,值日功曹,值月功曹,值年功曹,各按时间施职,所谓阴间地府,与阳间大同小异,劝人行善,否则因果报应,难逃其咎。
三天功德中,每日下午,在大公堂厅前,有头戴道士帽,身穿道服的道人八对,手敲敲钹法器,一对一对互相来回小跑步,足足半个小时才算一场。围观者站立围墙外,伸颈踮足,挤得水泄不通。
三天道场圆满后,下午还要赶王灵官,分孟、仲、季三个小组,每组四人由青壮年组成,身穿勇士衣服,脸上画着凶神恶煞相谱,脚穿草鞋,耳后扎有黄纸三张,左右两边挂着纸钱,手拿钢叉、铜锣,边敲边跳,后面身穿道服,手执柳枝一条紧跟于后,最后有一人高举纸作王零官押阵,逐门挨户由大门进入人家,中堂内室、厨房,然后仍由大门出来。此所谓赶鬼,而户主立即把已准备好符咒贴在门栏当中,再把桃牌符板用铁锤顶在门外门榄边,纸钱、鞭炮一齐烧放于门外,从此永保平安。
夜晚在大士铺前高戏台,演鬼戏,白无常、黑无常、阿狗、阿狗娘、五叉鬼,统统先后上台,唱腔与其他戏班不同,别开生面,夜深鬼戏演完后,大放鞭炮,把大士铺里所有纸人纸马全部送到村外石灵溪畔烧化,表示功德已圆满结束,家家户户清吉平安,六畜兴旺,街上商业发达,财源茂盛。
秋风一过,转眼寒气袭人,冬至又到。一年四季三个鬼节,即清明、七月半、冬至都要去亲人坟墓上扫墓,特别是冬至,旧时儿孙侨居各州外府的,冬至前一定要赶回来,所谓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平时儿孙出门在外者,回到家乡进门时,首先要到祖辈或双亲室内拜见请安,禀报别后情况,然后退出才能回到自己房内,与其妻儿见面,这表示为儿孙者孝顺的礼节,奉亲要至孝。今天许多后裔家庭,还是照例,不敢放肆。
农历十二月廿四夜,家家户户做汤圆,送灶君上天。时候已到滴水成冰天气,孩童们忙着做两顶小轿,用旧竹制灯盏为基础,四周裹以红纸条,两根粗一尺长筷子,也用红纸条包好,扎在盏碟两旁当轿杠,这样就活像一顶小轿。是夜先在灶君前泡上三杯清茶,把小汤圆煮好,再插上三柱清香,点好一对小蜡烛,
在灶君前祭拜后,再把灶君爷那张红纸撕下来,放进小轿里里,手携三根清香,把小轿送到大门口,放在已准备好的燥豆夹上,然后用火点着,烧起红红烈火。纸灰随风飘上天,就是赵君已上天呈好事,人们才回过神来,把门关上,大家再坐下来吃汤圆。这是灶君上天的大郅情形。
到了腊月将尽时候,大家在这天时地利好收成季节,不忘恩泽,要来一次谢年。谢年时间约在农历十二月廿六、廿七那几天,各户杀猪宰羊,摆起香案,隆重地祭告天地,祈祷明年平安清吉,全家安好。同时把祭品送到村外的杨塘殿、高隆喵去烧香谢年,以报一年庇佑,这是任何人家都做的惯例。
时间已是腊尽春回,人们一年四季勤劳忙碌,六畜兴旺,农业又获得大丰收,商店行号个个获利千金,大年除夕夜。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大家掸尘打扫,把厅堂家室粉刷一新,逐户贴换门联,堂前挂灯结彩,中堂天官赐福,同时要到宗庙把自己祖先牌位接回来,安放在中堂长条桌上,同庆新年。中堂八仙桌上摆满酒肉丰盛小菜,请祖先们尝用,是夜全家各房各室都是红烛高烧,照耀得如同白昼,不使有一处黑暗的角落。
夜幕来临,先在厨灶间布置好红烛,香茶糕点,再到大门外把灶爷接回来过年。
大家准备吃年夜饭,在丰盛的宴席上,全家大小论辈依次入座,首先由长辈发言,然后大家尝青菜,表示一年四季清清洁洁,后吃年糕,意思是一年高似一年,这是大家都要说的讨彩话。然后再开怀畅饮,尽醉尽饱方休。在未散席以前,由母亲站出来,手拿卫生纸不声不响走到自己孩子背后,突然把卫生纸向孩子嘴巴一擦,等孩子反应过来时,又轮到第二个孩子嘴巴了。在旧社会封建迷信时代,三十夜大家都要说讨彩话,而孩子们不懂事,防止他乱说不吉利的话,把他的嘴巴当做屁股看待,他如果乱说,请神明们听到后不要认真,把他的话当作放屁,确保平安。这一习俗实在有些幽默滑稽。
年夜饭后,长辈们还要为儿孙发压岁钱红包,乐得孩子们手舞足蹈,十分高兴。孩子们穿新衣服,提小灯笼,放小鞭炮,年轻人开始敲锣打鼓闹新春,当家人还要坐长寿夜、守岁,不能睡,要通宵达旦。实际是监视灯烛。深夜十二点,听到远近鞭炮声,是各家各户封门的时候到了。在封门时,把大门打开,插上香,烧完纸元宝,尔后把大门关上,这叫做封门。不论外面何人叫门。都不准开,其实大家谁都知道,在此时此刻,人和人也不会去敲别家的门。这一夜,大家吃花生、甘蔗、桔子、啃瓜子等,果壳丢满室内外,越狼籍越显得这户人家兴旺发达。
从三十夜开始,正月初一这一天是扫帚诞辰,扫帚要休息,不好打扫,凌晨时候,主妇们准备做菜羹,先把芥菜切好三、四斤,豆腐三、四斤,用上真菜油煎炒起来,然后预算好家里多少人数,从初一到初五这五天早上不烧稀饭。再把大米放到最大的铁锅里煮,煮成半生熟,用蔑做的篱把半生熟的饭捞起,用清水漓过,全部把大米捞尽,而锅子剩下的都是米汤,再烧开,把准备好的米粉,撒在米汤里,一边撒一边拌,等到拌成米糊状,最后把芥菜、豆腐等拌入,烧透,烧熟,备初一到初五这五天早餐,吃时加米醋、胡椒粉等调料,其味无穷。
雄鸡一唱天下白,快天亮时,主人又要备香烛鞭炮,开门大吉。听到远近到处锣鼓喧天,庆祝新的一年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