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洞古村游览攻略


一、江南第一风水村
  在七百多年前一个风清日丽的早晨,鹅卵石古道上马蹄声声。
  有位何姓的世家之子,离开武义县城的深宅大院,迁居到1 0公里外一个山环如郭的小山村。他的到来,使这里逐渐变成幽邃如洞的名门望族聚居地。这个秀丽的小山村,就是郭洞。
如今,郭洞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水村”;它同安徽省西递、宏村,江西省流坑等11个古村一起,被国家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郭洞人并不姓郭,大部分人姓何。“郭洞”这一名字,寓含了祖先对这个村庄风水经营的深情,“山环如郭,幽邃如洞”,一个村被山环着,被水抱着,该是古代村落的理想境界了。
  郭洞村历史悠久,宋朝时就有郭洞。先祖可追到宋朝宰相何执中。而郭洞一位外孙的到来,使郭洞的历史开始呈现清晰的脉络。外孙名叫何寿之。在他眼里,郭洞“山不深而饶竹木之富,水不大而尽烟云之态”,是“万古不败之地”。于是他毅然离开繁华的县城,迁居到郭洞。从此,开始了他对郭洞的苦心经营。
  水口是经营的重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直到明万历年间,为人称道的水口才最终建成。寨门原来是进出村子的惟一通道,日开夜闭,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外敌多次攻打郭洞,都被山民拒之门外。寨门内外的几十棵参天古树,见证了曾经的刀光剑影,目睹了山民的勇敢不屈。风吹过去了,它们默然;雨落下来了,它们沉静。
  初建于元朝的回龙桥,在岁月的风雨中,已经几毁几建。桥与十里外石苍岭上的塔成一条直线,以风水造形势,可谓煞费苦心。祖先造桥,原意是为了锁住风水,没想到,自己在不经意间,为后人留下了一道风景。桥上有亭,叫攀桂亭。桥头不远就是凤池书院。它原来是一所叫“啸竹斋”的私塾。一首读书歌在这里世代相传:“一代绝书香,十代无由续。书不读,礼义薄,纵有儿孙皆碌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激励着一代代农家子弟,走过回龙桥,走上赶考的路,成就一番事业,最后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光宗耀祖。宗祠里的每一块匾额,都记录着一段前人的光荣。
  郭洞人有一个传统,就是对后山一草一木的爱护。后山叫龙山。族规规定,上龙山砍伐一棵大树者,断其一臂;砍伐一棵小树者,断其一指;折一树枝者,拔其一指甲。正是这样严厉的族规,使村庄不再受泥石流的危险,使郭洞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郭洞成了生态旅游胜地。那一棵棵几百年高龄的名贵树种,是别的地方难得一见的。抬头仰望参天古树,似在仰望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最让古村人引以为豪的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雕梁画栋之间,可以想见当年主人对生活一片细致的热爱。花和鸟,来自于村后的龙山;鱼和虾,来自于村口的溪水。人世一代代变迁,活泼的它们,也开始透出浓浓的古意。
  雨中的郭洞,水气氤氲,山岚缥缈。雨中的郭洞,到处散发着“鸡鸣问何处,风物自秦余”的古风古韵。一个水碓,一棵古树,一堵寨墙,都会让人想起淳朴的光芒。绵绵不绝的雨,仿佛下自宋朝的某一天,而郭洞,一如当年刚落成的模样。时光静止,岁月流转,恰好对应了寨门上的那副楹联:“郭外风光古,洞中日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