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家洲村坐落在泸水与禾水的交汇口处,卢家洲村现有民居103栋,其中明清建筑63栋,分为祠堂5座,书院4座,庙宇4座,古民居50栋。这些建筑均为江南硬山式建筑风格,防火墙高耸,马头墙起翘。村中尚有锣井、鼓井两口古井。井口均为抹角四边形,大青石板竖砌而成。
公元882年时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在吉州刺史任上过世。600余年后明宣德四年,他的后代袁州(今宜春)卢塘村人卢仲文,为纪念他,举家迁居吉州。卢仲文选择了今吉安市北,泸水与禾水汇合初处,在一棵几百年树龄的罗汉松旁,建造房屋。这就是后来的卢家洲村.
卢氏玉祠建于清嘉庆十年,坐北朝南,歇山顶,飞檐翘角,斗拱间饰圆形细雕图案70幅。门楼下,板书“科第征贡”4个大字,以示祠主人乃元代开基祖先卢仲文为乡举进士,官入朝廷的显赫身份。
卢氏玉祠有大门、腰门、后堂门共8座,其门楣、门槛、门蹲、条柱、门臼、墙角石、祠内16尊柱础以及面阔三间的明厅阶石均用整块汉白玉制成,其中,中厅阶石长近6米,宽0.48米,厚0.30米,比故宫最长的汉白玉还长1米多。此外,祠堂内还有大型汉白玉石鼓8尊。卢氏宗祠用这么多大型汉白玉造就,不仅造价昂贵,有的较故宫御用石料还大,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要灭九族的,然而卢氏居然用了,而且还没招祸,这确实是个谜。斜塔位于卢家洲村东南面泸水、禾水的交汇口,明万历年间为镇水而建。塔为砖砌六面五层,高21.3米。因大水冲刷,东北面塔基下沉,整座塔向东北方向倾斜,经专家测定,塔身向东北方向的最大倾斜度为23度,扭曲度为6度。
卢家洲 古村以玉祠、斜塔、罗汉松“三宝”而远近闻名。罗汉松屹立于卢家洲村西的古代水运码头,树高28米,围径5.2米,据园林学者考证,树龄在1500年以上,至今仍苍劲挺拔,枝繁叶茂。
日期: 2011 年 11 月 7 日
朱家角惬意的生活
浙江芙蓉古村
芙蓉村位于楠溪江中游西岸,北离岩头村约1公里。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始祖陈拱从瑞安长桥迁来定居,并逐步形成血缘村落,距今以有1000多年。因村西南有三崖摩天,赤白相映,宛若芙蓉,遂以芙蓉为村名。该村占地215亩,现有443户人家。保存明清古民居30余处,明代大宅遗址5处,大小宗祠共 18 座。芙蓉村为单一陈姓村落。现在的芙蓉村,仍然保存着六百多年前的聚落规划面貌。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墙,长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
从浙江永嘉县城出发,出了县城不远,就看到了远处奇特的山崖,如莲花盛开,其中有三个山峰相挨甚紧,犹如莲花三瓣,其形酷似。即便是从没有听说过“芙蓉三崖”的人们,也不可能不被山峰的奇特而吸引,以为是“芙蓉村”到了。
其实沿着楠溪江这一带,许多村子都能得到芙蓉三崖的“惠顾”:下园村、芙蓉村、岩头村、溪南村等。这些村子都以芙蓉三崖借景:如芙蓉村的芙蓉池“水映芙蓉”、岩头村的丽水湖“水映三崖”……
有这么多村子都以芙蓉三崖为自豪,可是当初能够抢先一步以“芙蓉”“注册”的,只有芙蓉村。人们一听芙蓉村的名字,就觉得这里一定长满了芙蓉。其实芙蓉村里无芙蓉,只是借山上的景致罢了。但是这里既能“抢注”,也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芙蓉三崖在芙蓉村的西南面,每天清晨太阳出山之时,霞光照映在芙蓉峰上,其色白里透红,不光是形似芙蓉,颜色也很像。村子里有一个大水池,名叫“芙蓉池”,就是因为每天傍晚芙蓉峰都会倒映在池水中,因此村子便命名“芙蓉村”了。
芙蓉村的东门是村子的正门,真有点像公园大门。从这个门的设置看,村于是封闭型的,村门一关,这个方向便没有通道可以出来。当然,这个村子不止这一个门,还有好几个门。历史上出于防御的需要,芙蓉村共有七座寨门,其东门是主入口。别小看这个门,它也是“老祖宗辈儿”的了。它建于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为二层阁楼式建筑,歇山顶。上为谯楼(京剧里经常有“听谯楼又打四更牌”的唱词),下为大门。由于大门封闭,故当年它的防御功能之强也可以想见。
重庆双江古镇
贵州大屯土司庄园
大屯土司庄园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东北面一百公里的大屯乡,规模宏大,是全国仅存较为完整的彝族土司庄园之一,古朴典雅、庄重宏伟,如一部凝固的音乐作品,使人如痴如醉,大有“余音绕梁”之感。层层院落,一亭一院一个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大厅古朴庄重,花园千娇百媚,水榭玲珑秀美,楼台亭亭玉立。既有我国古代殿宇的风格,又不乏彝家建筑的气派,真可谓是“十步一个景,一景一重天”。漫游在花园小径,流连于亭台楼阁,仿佛置身仙山琼阁。使人倍感新奇,乐而忘返。
庄园坐东向西,依山势而建,四周砖砌围墙,沿围墙设有6座土筑碉堡。整个建筑分左中右三路主体构筑,设回廊相互贯通。部分建筑是仿日本唐招堤寺所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大屯土司庄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一1850年),相传是彝族土司余象仪所建,后经余达父扩建始成今状。它依山势而建,面临缓坡低平的台地。庄园整体布局为中轴大体对称的大规模三路构筑,各路皆有三重堂宇。左路建筑有东花园、粮仓、绣楼等。东花园也称“亦园”,用于接待客人。园内有花圃客房等,其建筑十分精美。花圃错落有致,客房装修华丽,院坝青石铺就,院墙彩绘粉饰,古色古香,十分幽雅。中路建筑有大堂、二堂和正堂,各路堂宇之间均有石坝或内墙间隔。高大的砖筑院墙,墙檐下砌筑斗拱,显得古朴厚重。墙外四周分别筑有碉堡6座,各有其形,各有其用。
当年的土司庄园守备森严,肃穆庄重。院内进深80余米,横宽60余米,整个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布局层层深进、重重冶高,气势宏伟壮观。其石作、木作以及家具雕刻的各类图纹具有鲜明的彝族文化艺术特征,是研究民族、民俗学的珍贵实物资料。
传说当年参加修筑庄园的近300名工匠历时3年之久方才大功告成。解放后庄园先后为大屯乡政府、龙场中学等单位使用。1984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大堂不慎失火烧毁,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60万元进行维修,第一期工程恢复了大堂、西花园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