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
据《隆回县志》载,滩头木版年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而据民间口传历史资料,滩头最初的木版年画作坊是明末清初时绰号王猴子的王东元所办,曾印制过《秦叔宝》、《尉迟恭》等十余种年画。清嘉庆年间,滩头年画被称为五色纸,列入贡品送往宫廷,堪称滩头年画的前身。清道光年间,滩头和顺昌老板胡奇甫绘制了《桃园三结义》、《花园赠珠》、《西湖借伞》等十几种戏文故事新品种。同治年间,滩头木版年画已行销全国。
 
民国初期,滩头年画生产达到全盛期,小镇有生产作坊100多家,工人2000余人,年产高达3000多万份,当时著名的作坊有正大昌、大生昌、大成昌、道生和、生成昌、和顺昌、松荣祥、钟良美、宝悦来、天顺昌、义生和等。当年的老街上,几乎所有民居都是年画和土纸加工的老作坊。
 
新中国成立后,有段时间滩头年画被作为封建迷信品而禁止生产出售,年画生产近乎停顿。与此同时,一批农民美术作者脱颖而出,当时为了配合形势需要,仅仅是在墙上画些宣传画,如:猪比象大、玉米长得冲云霄等。1958年,滩头年画重新获得批准生产,当年销量达20多万张。1963年,湖南省群众艺术馆组织美术工作者到滩头学习考察,利用传统技术加上现代内容,创作了《工农联盟》、《拥军优属》等新画稿刻印出版。文革中,滩头年画列为四旧,大量印版被付之一炬,有些版本就此失传。 1979年,应贵州商业部门要求,滩头年画恢复生产。1982年,年画作坊增加到12家,产销量达140多万张。1985年,邵阳市成立了滩头年画研究会,以隆回县文化馆为主对滩头年画进行挖掘、整理,并恢复刻印了失传的托全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和《花园赠珠》等印版。1994年,滩头年画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美术一绝银奖。2003年,在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中,滩头木版年画获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