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传统的手工制作的绣球,是壮族男女定情之物,色彩鲜艳的绣球中,其实藏着一个个古老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绣球是壮族男女之间传递定情物的载体。相传远古时候,壮乡的第一个绣球是母六甲绣的。母六甲用自己亲手织出的布,按照圆月形状,模仿彩虹色彩,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一针一线地绣着绣球。但是母六甲第一次绣球时并不是传递爱情。有一年布洛陀远离敢壮山去造田地,母六甲给布洛陀送饭,突然间半路上下大雨,山洪暴发,母六甲与布洛陀被滚滚山洪阻隔于溪水两边,母六甲无法将饭菜送过去,布洛陀也过不来。情急之下,母六甲取下腰间的大绣球,将竹饭盒系上,抛给对岸的布洛陀,这座山就在敢壮山东面现在的新民村,后人称其为绣球山。
后来,前来敢壮山赶歌圩的青年男女,模仿母六甲的做法,唱山歌时将定情物系在绣球上抛给心上人,用山歌和绣球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投绣球发展成为民族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