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惬意的生活

朱家角惬意的生活

朱家角是水的故乡,水多桥多,河埠多,紧挨在一起的缆船石,也不计其数,那造型各异的水桥,那千姿百态的缆船石,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这些江南水镇特有的景观,细细欣赏观察,不觉令人兴趣盎然,耐人寻味,简直是历史、文物、建筑、风情、艺术等内容构成的综合体。

早在宋、元期,朱家角地已形成集市,後因水方便,商日盛,逐形成集,至明年遂成繁大。清代以後,成青浦西部的易中心。至清末民初,商之盛已列青浦之首,周四百里副品集散地。

浙江芙蓉古村

芙蓉村位于楠溪江中游西岸,北离岩头村约1公里。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始祖陈拱从瑞安长桥迁来定居,并逐步形成血缘村落,距今以有1000多年。因村西南有三崖摩天,赤白相映,宛若芙蓉,遂以芙蓉为村名。该村占地215亩,现有443户人家。保存明清古民居30余处,明代大宅遗址5处,大小宗祠共 18 座。芙蓉村为单一陈姓村落。现在的芙蓉村,仍然保存着六百多年前的聚落规划面貌。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墙,长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

从浙江永嘉县城出发,出了县城不远,就看到了远处奇特的山崖,如莲花盛开,其中有三个山峰相挨甚紧,犹如莲花三瓣,其形酷似。即便是从没有听说过“芙蓉三崖”的人们,也不可能不被山峰的奇特而吸引,以为是“芙蓉村”到了。
  其实沿着楠溪江这一带,许多村子都能得到芙蓉三崖的“惠顾”:下园村、芙蓉村、岩头村、溪南村等。这些村子都以芙蓉三崖借景:如芙蓉村的芙蓉池“水映芙蓉”、岩头村的丽水湖“水映三崖”……
  有这么多村子都以芙蓉三崖为自豪,可是当初能够抢先一步以“芙蓉”“注册”的,只有芙蓉村。人们一听芙蓉村的名字,就觉得这里一定长满了芙蓉。其实芙蓉村里无芙蓉,只是借山上的景致罢了。但是这里既能“抢注”,也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芙蓉三崖在芙蓉村的西南面,每天清晨太阳出山之时,霞光照映在芙蓉峰上,其色白里透红,不光是形似芙蓉,颜色也很像。村子里有一个大水池,名叫“芙蓉池”,就是因为每天傍晚芙蓉峰都会倒映在池水中,因此村子便命名“芙蓉村”了。
  芙蓉村的东门是村子的正门,真有点像公园大门。从这个门的设置看,村于是封闭型的,村门一关,这个方向便没有通道可以出来。当然,这个村子不止这一个门,还有好几个门。历史上出于防御的需要,芙蓉村共有七座寨门,其东门是主入口。别小看这个门,它也是“老祖宗辈儿”的了。它建于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为二层阁楼式建筑,歇山顶。上为谯楼(京剧里经常有“听谯楼又打四更牌”的唱词),下为大门。由于大门封闭,故当年它的防御功能之强也可以想见。

重庆双江古镇

 

双江古镇建于明末清初,距今有400余年。镇外浮溪、猴溪环绕,镇内古街石板铺路。今存有中街、东街、上西街、下西街、南街、北街、兴隆街、水巷子、老猪巷9条街道,双江镇是中国第一批十大历史名镇之一。

贵州大屯土司庄园

大屯土司庄园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东北面一百公里的大屯乡,规模宏大,是全国仅存较为完整的彝族土司庄园之一,古朴典雅、庄重宏伟,如一部凝固的音乐作品,使人如痴如醉,大有“余音绕梁”之感。层层院落,一亭一院一个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大厅古朴庄重,花园千娇百媚,水榭玲珑秀美,楼台亭亭玉立。既有我国古代殿宇的风格,又不乏彝家建筑的气派,真可谓是“十步一个景,一景一重天”。漫游在花园小径,流连于亭台楼阁,仿佛置身仙山琼阁。使人倍感新奇,乐而忘返。

庄园坐东向西,依山势而建,四周砖砌围墙,沿围墙设有6座土筑碉堡。整个建筑分左中右三路主体构筑,设回廊相互贯通。部分建筑是仿日本唐招堤寺所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大屯土司庄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一1850年),相传是彝族土司余象仪所建,后经余达父扩建始成今状。它依山势而建,面临缓坡低平的台地。庄园整体布局为中轴大体对称的大规模三路构筑,各路皆有三重堂宇。左路建筑有东花园、粮仓、绣楼等。东花园也称“亦园”,用于接待客人。园内有花圃客房等,其建筑十分精美。花圃错落有致,客房装修华丽,院坝青石铺就,院墙彩绘粉饰,古色古香,十分幽雅。中路建筑有大堂、二堂和正堂,各路堂宇之间均有石坝或内墙间隔。高大的砖筑院墙,墙檐下砌筑斗拱,显得古朴厚重。墙外四周分别筑有碉堡6座,各有其形,各有其用。

当年的土司庄园守备森严,肃穆庄重。院内进深80余米,横宽60余米,整个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布局层层深进、重重冶高,气势宏伟壮观。其石作、木作以及家具雕刻的各类图纹具有鲜明的彝族文化艺术特征,是研究民族、民俗学的珍贵实物资料。

传说当年参加修筑庄园的近300名工匠历时3年之久方才大功告成。解放后庄园先后为大屯乡政府、龙场中学等单位使用。1984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大堂不慎失火烧毁,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60万元进行维修,第一期工程恢复了大堂、西花园等建筑。

山西师家沟古村

师家沟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又由于地处偏僻山乡,在数百年的动荡与战乱中得以幸存。师家沟以其高品位的文化含量,逐渐被发现和认识到了它的独特价值。

师家沟位于汾西县城5公里处,师家沟的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32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它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北方与山西的民居特色,分为主体和附属建筑两部分。“天下第一村”——师家沟民居
  师家沟,是一处可与名扬三晋的王家、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晋商民俗建筑群。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沟,避风向阳。正如该村《要氏族谱》所记载:“观其村之向阳,山明水秀,景致幽雅,龙虎二脉累累相连,目观心思以为久居之地面。”

云南白雾古村

白雾村位于云南会泽县城娜姑镇东南端。白雾村白雾街,是娜姑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已形成集镇,成为会泽县西部的商贸重镇。会泽的铜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出,来往马帮络绎不绝,被称为“万里京运第一站”。

白雾村的主要街面为东西走向的一字街。铜运古道穿街而过。白雾村原有城堡城墙,建于清咸丰10年(公元1860年)。

城堡国白雾街主街建成,呈长方形,东墙长317米,南墙长350.5米,西墙长273米,北墙长300米,周长12405米,面积95875平方米,占地138.8亩。城墙均高5.8米,厚3米,内外墙用石块垒砌,中间填土夯实。东面据得胜桥设卡,南面依城墙置栅子,西、北两面筑有拱洞形城门。城墙四面设8座炮台,城门上的炮台高出城墙1.3米。如此层层设防,显示出当年白雾街的富有和繁荣。

新疆麻扎古村

吐峪沟麻扎村位于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大峡谷南沟谷,是新疆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它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

麻扎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黄黏土造房,集生土建筑之大成,是至今国内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群,堪称“中国第一土庄”。

麻扎村的人民使用维吾尔语交际,信仰伊斯兰教,穿着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走亲访友的主要交通工具依然是古典式的驴车代步。

在麻扎村内保存有大量维吾尔民族的传统民居,全是黄黏土生土建筑,均是土木结构,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

陕西党家古村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西南距新城区9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测,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

  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本省原朝邑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元末明初,贾族始祖贾伯通由山西洪洞迁居韩城,先栖居县城、贾村等处。其第五世贾连娶党姓女,生子贾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贾璋以甥舅之亲定居党家村,已传24世。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是党家村经济史上的黄金时代,号称“日进白银千两”。

  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革命”时期,村中相当一部分厅房、哨门、戏楼被拆毁卖掉,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让人庆幸的是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建房高潮中党家村采取了保留古村古貌另辟新村的作法,而现存的一百多座四合院以及祠堂、文星阁、节孝碑、看家楼、泌阳堡已被国家当做珍稀文物加以保护,向中外开放。

山西后沟古村

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与晋中市寿阳县交界。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5户,251人。最高海拔974米,最低海拔907米,相对高差67米,形成了后沟村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
  后沟有村谚云:“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后沟村起源无证可考,从考古发现的一块唐代墓志铭推算约为公元819年,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6年)古碑中记载,“年代替远,不知深浅”。后沟村古建星罗棋布,神庙系统相当完善。关帝庙、文昌阁、真武庙、三官庙、魁星楼、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五道庙等18座神庙和1座祠堂依风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将佛教、道教、儒教尽收囊中。
  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遥相呼应的石窑、土窑、砖窑、明券窑、土挖窑、独体窑、里外窑等,形成了后沟村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景。古村地下排水系统可与一流的水利专家设计的工程相媲美,从村东北、西北的高处起,穿村过院,勾连各家各户,形成黄龙、黑龙两个体系,流经村西南、东南留水口最终归入龙门河中。
  后沟古村完整的排水系统、等级分明的窑居建筑格局、威严的张家祠堂、精雕的古戏台、自给自足的生产作坊、防患未然的他储制度等充分显示出族权势力的统治地位,是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堪称“农耕桃源”。
后沟古村落中的民居为穴居和半穴居的窑洞,院落包括四合院三进院32处和七八处靠崖窑洞为主的院落。每个院落中都有窑洞式居室,而且土穴土窑洞比较多,选址上因地制宜,在取向、高低等方面都不对自然做更多更大的破坏性改造。古村落中几乎所有的院落正屋都是窑洞,但都要建筑出厢房,再下又盖倒座的南房,形成四合院,构成了恬静安详、和谐优雅的生活环境。四合院开门多在“离”位,在“巽”位开门的院落,有的门对面是随墙影壁,影壁中间是砖雕的土地神龛,在“离”位开门的院落,门内有仪门,整体构成三进院,院落的正屋是两孔或四孔窑洞,再加一个天地堂神龛,符合“三间吉”或“五间吉”的建筑风水。

富阳龙门古镇游玩

富阳龙门古镇游玩

龙门古镇,是个距杭州仅五十余公里的小镇,据传是三国孙权的故里。村内以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是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山乡古镇。

龙门,我踩在这条古老的街道,看着街上嬉戏的儿童,坐在懒凳上摇着扇子闲话家长的老人,是轻松,是悠闲,让我那颗烦躁的心渐渐的平静下来。这世界太过于吵闹,太过于喧嚣,如果可以的话,多想能在老的时候,在这溪边的房子里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