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是楚文化的故乡,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已经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也是国粹–豆腐的发源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东邻淮南、长丰,南接六安、肥西,西界霍邱,北濒刊河。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古城。也是安徽省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
寿县有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安丰塘、古城墙、孔庙、清真寺、寿春城遗址、刘安墓。
孔庙又名黉学、学宫、文庙。唐时庙在城东南角,元泰定初,移建西街今址。
古城墙作为古老历史的见证,寿州人非常珍爱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墙。现存城墙为宋代重筑,尔后迭有修葺。明代为了加固城基,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护城泊岸。
分类: 国内古镇景点
郑州:中国第八大古都
嵩山少林寺塔林
郑州被称为中国第八大古都,它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历史遗迹,有一千多处文物古迹。早在三千六百年前,这里成为中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等。
郑州是河南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夏商两朝先后在郑州地区建都,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管国、郑国、韩国也先后建都郑州地区。秦汉时期,今郑州地域以荥阳为中心,因处交通和运河要道,经济日趋繁荣。北宋建都汴京后,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西北路,郑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
郑州处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之间,文物资源众多,有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遗址遗迹。嵩山少林寺建筑、东汉三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观星台(最早的天文建筑)、中岳庙(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等属于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已经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安阳:中华第一都
殷墟遗址
安阳市一座智慧与美貌并存、传统和现代共享的城市,它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这里是甲骨文的故乡,也是《周易》的发源地还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故里,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故事流传千古。
安阳有5A级景区殷墟宫殿宗庙遗址;4级景区:红旗渠、里城、太行大峡谷、岳飞庙、马氏庄园以及3A级景区:黄华神苑、二帝陵等著名景区,其中殷墟宫殿遗址为中国最早的都城,2006年7月13日,殷墟被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另有安阳八大景:鲸背观澜 鹿苑生辉 柏门珠沼 漳河晚渡 韩陵片石 龙山积雪 善应松涛 漫水长虹。
开封:千年浮尘汴梁梦
开封府匾额下面的威严的狮子,容易想到宋朝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的包青天
开封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的豫东平原上,七朝古都为开封注入了无与伦比的文化,尤其是宋朝开封根式辉煌。龙亭展示了千年皇室气势,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曾经的盛况,历经沧桑依然屹立的铁塔比最老的老人更有权力诉说古城过去的历史。开封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开封也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自古有“东京梦华”之美誉。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在开封建都,历经千年都城梦华。
开封有众多的文物古迹、闻名遐迩有铁塔、相国寺、包公祠、延庆观、禹王台、繁塔等。开封馆藏和各名胜古迹中保存着上自汉代、下止民国的各类石刻珍品1000多件。
杭州:人间天堂华贵都
杭州,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骚客为这座城市所倾倒迷醉,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杭州与苏州并称“苏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杭州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古迹众多,以西湖风景区最为著名,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杭州古称钱塘江,公元589年(隋朝开皇九年),废钱塘郡设置杭州,并且在凤凰山依山筑城。杭州独特文化有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诸如白娘子与许仙等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的代表。著名旅游景区有瑶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庙、三潭映月、苏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灵隐寺、跨湖桥遗址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她有着少女般的魅力,清丽脱俗,一水抱成的山光水色,一“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
不进胡同,难知北京
古村落的活化石–良户村
良户村位于高平市西部,距县城十七公里,被誉为一座活着的太行古村落,是我国现存明清两代最杰出的太行古村落之一,堪称我国古村落的活化石,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良户村人才辈出,是清代高平号称“三阁老”之一的浙江巡抚田逢吉的故里。 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民居古建遗存非常丰富,主要建筑依地势择吉选址,东西较长,北高南低。主要街道有后街、西街、东街、太平街和蟠龙古寨,沙石铺砌,排水流畅。
蟠龙寨,是良户村最有名的建筑,为城堡式明清建筑群,规模宏大,城内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融宫廷规制与地方特色为一体,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江南的秀美,是整个晋城城堡式民居的缩影。
古村的“三雕”十分精美。村内随处可见的窗台石、门槛石,无不雕有动物、花卉图案,可谓一绝。
良户村还保留了许多古老庙宇。这些庙宇主要集中分布在古村落的东南角,像是一个专门规划的宗教区,最古老的是南边的玉虚观,东南方的高台上前临河流,后屏村庄。在这些庙宇中,最有影响的是金元古庙玉虚观 。玉虚观是良户村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庙,规模也最大,南北长98米、东西宽35米,占地约3500平方米,正殿高约10米。玉虚观门窗的做法,极富地方特色,为蒙古包式的门形式,富有元代游牧民族的统治气息。玉虚观后殿有精美的琉璃屋脊,所塑龙身遒劲有力,兼具有元代风格。玉虚观背后是一条东西向的明代商贸街。街两边多是前商铺后庭院式的建筑,街墙上锈迹斑斑的拴马环,繁华褪尽的“德茂典”当铺等等,昭示着良户逝去的荣光。
大山里的庄园–师家沟村
师家沟村坐落在黄土高原山地,位于汾西县城东南五公里处,在周围群山环抱的霍州市西北。
师家沟村珍藏着一处庞大的清代建筑群–师家大院,是山西古建筑群的精华。也是一处可与名扬三晋的王家、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晋商民俗建筑群。有“北观乔家堡,南游师家沟”之说,集砖雕、木雕、石刻艺术为一体,规模之大、设计之独特,为当今古建民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村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师家沟村的地形地貌与建筑特点巧妙结合,村内的建筑依山就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河,避风向阳,布局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呈阶梯形状排列,符合传统的风水观念。依靠黄土高原的山坡沟地形态,顺势构思,设计巧妙,气势雄峻,在已知的北方与山西民居中,是稀世的经典版本。村内的主体建筑有主院13座,附院31座,窑洞258孔,房屋108间。
村内的建筑除了主院还包括祠堂、学堂、药房、磨房、盐店、染坊、当铺、牌坊、庙宇乃至马圈、厕间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完善了村庄的功能,使得村庄不仅适合居住,还能满足生产活动。最突出特点就是巧妙利用空间,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空间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充分体现出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特点,又融入平原地带多进四合院的空间布局。村内有一条用长方石条铺成的人行道,连接村内的大多数主要建筑。这条路长达约一千五百余米,且处处与排水道接通,以方便将雨水顺利排出,所以才会有“下雨半月不湿鞋”的说法。
汾河岸边古城堡
夏门古堡
夏门村是汾河旁边的一个古村落,汾河水自东向西绕村而去,汾河转弯处是龙头岗,夏门古堡就建在高高的龙头岗上,古堡风景秀丽,堡内建筑雄伟壮丽,它依山就势,顺坡而上,密密匝匝的布满了整个龙头岗。既有北方民居高大雄浑之气势又有南国园林之秀雅风韵,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理想宅第。
夏门古堡至今尚有保存完好的传统街巷9条。其中东西走向的街3条:东街、中街、西街;道1条:后堡道;巷5条:大夫巷、御史巷、堡九巷、梁家巷、天九巷。各条街、道、巷连通各个院落,并与暗道相连,方便交通和藏匿,兼具排水之功能,成为夏门古村落传统街巷空间的一大特色。
古堡主要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年间,居住于此的梁氏家族是当时灵石县的四大望族之一,官宦学士众多,工商财力雄厚,因而古村落选址、布局及营建极为讲究。目前古村落中半数以上的建筑群为明清时期的山西传统建筑风貌,古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现有保存完好的院落6组共60余幢,窑洞、传统民居千余间。窑上建窑、院中修院、窑窑相通、院院相连,是夏门古村落建筑环境的一大特色。
滦州古城
滦州古城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滦州镇,枕燕山而踏渤海,屏京津而扼关外,横陈乌桓之南,幽蓟之东,鲁豫之北,素有“京畿锁钥,兵家咽喉”之称。滦州大地物阜民丰,先后有18位皇帝驾临于此。古城展现的是古老的明清建筑,细腻的北方古街博览区、丰盛的传统民俗旅游区以及原生态的滦河文化风景区。
滦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一个经历了千年文化滋养的历史名城,同时也是契丹、鲜卑、女真、蒙古、满、汉多民族聚集地,是中原文化和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沿,是唐山的历史依托和文化母体。中国人设计的第一座铁路大桥、震惊中外的辛亥滦州起义、张学良东北易帜等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在滦县。
古城整体建筑以盛清(康、乾)的建筑风格为主基调,共同展现北方古镇的地域特色;在装饰装修,景观节点等方面,不同区域根据不同的历史节点和民族特色,用不同的文化元素和建筑形式,表现不同民族的不同个性。以古为体,以今为用,以史为据,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用本土文化包装城门广场、崇贤广场、文姬楼、韶音广场、和园、戏院广场、西门广场七个节点,展现民族的交流、碰撞、融合与繁荣。
古城以环形水系青龙河作为民族文化轴,展现“河”文化的多元性。沿河建筑采用统一的建筑风格和形态。巡滦大街将青龙河环形河道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分别在南河道、北河道展示中国南方、北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北方小江南”梁村
梁村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距平遥古城东南约六公里处的丘陵地区,梁村被入选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自古就有“先有神池梁村,后有平遥古城”之说,梁村地处汾河支流惠济河夹角之地,南连太岳高峰孟山,北衔尹回水库,地势宛如两条出山蛟龙,龙头相聚,龙饮河水,被誉为平遥八景之一的“神池泉涌”即在该村。
梁村占地面积6.2平方千米,由东和堡、西宁堡、昌泰堡、南乾堡和天顺堡等五个古堡组成。东和堡呈“北斗七星”状分布,年代最久,地势最险。西宁堡两面环水,景色最秀。南乾堡、昌泰堡、天顺堡则分别呈“玉”“土”“生”字形分布,合古代“土生玉”文化理念。五个古堡容纳了梁村大部分民居建筑。 梁村中有传统院落130余座,大多为清代巨商故宅,如毛鸿翰故居、毛鸿举故居、冀桂故居、邓旺庆故居、冀鼎选故居等,这些豪华宅院见证了清代平遥派晋商的兴旺发达。
村中两边为青砖砌就的街墙,高达5米。各家各户大多以雄浑方正的北方式庭院为主体,走进大院,迎面为设计考究的照壁,绕过照壁是长长的过道,经过二进、三进院门直通正房,两侧为厢房,可谓是轴线明确,布局严谨。正房为父母长辈居住的地方,子女晚辈则住在厢房,彰显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每个院落中的砖雕、木雕、石雕及木结构上的彩绘均造形优美,线条流畅,别具风采,细腻地体现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境和审美。
梁村自古为风水宝地,人杰地灵,英贤众多,著名的“蔚泰厚”票号经理毛鸿翰,商人冀桂、邓万庆,清代举人、民国议员冀鼎选等名人皆出自该村。
天府水乡新场古镇
“花外斜阳晚,云峰暗几层。人声三里市,春夜一街灯。竹屋容高枕,桃源梦武陵。床头三尺剑,气欲作龙腾。”这是清朝光绪年间,云南学政张锡荣拜霭出江镇伍嵩生(光绪皇帝蒙师),经新场古镇(旧称清源市)被清源市的自然风光及繁华景象深深打动而写的诗。
新场古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是大邑西部最早的建制镇,属山丘坝兼有的地区,交通便利,东到县城10公里,距成都58公里,成温邛高速王泗、新场出口距新场古镇4.5公里, 新场古镇始建于东汉时期,兴起于明朝嘉靖年间,西与邛崃接壤,南连王泗镇,北通出江镇、花水湾和西岭雪山,是茶马古道上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有着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古镇有西岭雪山丰富而充足的出江河水经头堰河、二堰河、三堰河穿镇而过,将新场古镇环绕。2008年开始打造古镇的时候在主要街道上全部引入了活水,将来时机成熟时,走在新场古镇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涣涣的流水声,这就是新场古镇被称为“天府水乡”的原因。
新场古镇是四川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古镇。古镇拥有古街道七条,分别为下正街、上正街、太平正街、太平街、太平横街、香市街、河坝街;还有六条巷子,分别为水巷子、张翼庙巷、谢家巷、猫市巷、桶市巷、上字库巷,布局二纵二横井字型,现存古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房屋大都为清、民国时期建筑。新场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也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直到现在,新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赶集习俗,每逢2、4、7、10,附近山区的农民和百姓都会挑着箩筐、背着背篓来这里赶集,所以也有人称新场是一场“南方丝绸之路上千年不散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