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李家山村


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省临县碛口古镇南5公里处,它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以李姓为主要居民的村庄,因而得名李家山村,李家山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的民居形态在八种以上,这些无论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无不附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它确系民族的东西。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它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画家吴冠中说这里像“汉墓”,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西湾村古民居


西湾村位于黄河以东山西省中西部地区的临县,依山傍水,距离临县县城五十公里,距黄河古镇碛口仅一公里路程,西湾以独具特色的明清古建筑群闻名于世。这里的一砖一石一木都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各种雕刻构思精巧,刻画细腻。西湾村当年选址是依据传统的风水学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原则进行的。
古村的主体部分建在两座石山中间,民居建筑群坐落在三十度的斜坡上,层层叠叠,空间和平面布局丰富多彩,最高处可达六层。给人以和谐秀美、浑然天成之感。
西湾民居整体设计奇特,布局严谨合理,民居巷道设计体现了“向空间索取建筑面积”的奇巧构思,多在街巷两侧墙体间砌筑拱门洞,并在门洞上建楼,行人往来、排洪泄水、加固墙体、增加建筑面积多项功能具备,使建筑的平面铺排和空间展示显得灵活多变,气韵生动。

茶乡严台古村


严台村古称严溪,起源于东汉光武年间,到现在有1900多年的历史,距离浮梁县城74公里。古村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里,东是谷底西为谷口,清澈的严溪自北向南流过村门,抵山甩首向西流去,村外,晨曦薄雾,山峦炊烟,犬吠鸡啼,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村前一刷的墨绿,一树的蜿蜒,风景秀丽。一坪晒场,柴垛方墙,踏着青石板路漫步严台村,典型的徽派老屋,砖雕飞檐,精美清晰,马头墙的下方,画着漂亮的墙角画,有繁体的喜字,有喜鹊图案,这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会让你陶醉其间。
村里原有一千多年前的古老戏台,戏台前全是青石板和石柱彻成,从大年初一到元宵,既有龙灯又有板灯,村内有徽派古建的民宅140多幢。
严台高山重叠,森林茂密,最宜茶叶种植。清道光年间,这里有优质茶园四千多亩,为这里红茶生产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严台村工夫红茶早在1915年就获得过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名古迹:
古廊桥—富春桥 桥头有刻“富春桥记”石碑,注明了富春桥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即公元1502年。
鱼祠堂,主体建筑已毁,在祠堂的门口两边竖立着两个石鼓,当地人称为门当户对,鼓座上有飘逸的云纹和浮雕图案。

湘南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位于湖南郴州市永兴县境内,初建于宋末元初,强盛于明清时代,全村为刘姓,属汉高祖刘邦后裔。古村占地3平方公里,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宝塔、古井、石板路布局机巧。古村内至今仍保存了360多栋完好无损的明清历史建筑,属于元朝建筑风格,这些历千劫而不倒的古民居,栋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是湘南民居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水最好,文化底蕴最厚重,被称为“湘南第一村”。
       走进板梁,犹如湿冷冬日乍现的一抹阳光,照亮了曾经的前尘旧事,温暖了一生的梦。从黄得泛红的银杏树下开始,细数脚步,却不敢按下手中的镜头,生怕惊醒村前溪水中红色落叶的梦,也怕惊跑清石塘中的鱼。那些洗衣、挑水和坐在池塘边唠嗑的老人们,安闲地享受着得天独厚的古老村落带给他们的祥和安宁。

孔城老街


孔城老街的入口是横街
孔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人脉资源极其丰富。宋《元丰九域志》载:“淮南路舒州九镇,孔城即九镇之一”。镇内明清古迹比比皆是,“桐城八景”中“孔城暮雪”、“荻埠归帆”、“桐梓晴岚”三景出自孔城;镇北有“江北小九华”之称的著名佛教胜地——藻青山,山顶建筑风格迥异,山色秀美妙趣玲珑;
孔城老街坐落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孔城镇境内,是安徽桐城孔城老街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发经营的。距桐城市12公里。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历史,明清期,老街作为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日益繁荣,太平天国时期,孔城遭到破坏,但不久即恢复,现有老街即太平天国以后建设的。老街绵延数里,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闸门隔挡。南北走向,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一条主街,两条横街,另有三巷一弄。总长约3公里,街道宽度为3米左右,街、巷、弄路面均为麻石所铺,总面积17万平方米。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栉次鳞比,兼具江淮水乡及皖南徽派建筑特色。
孔城老街全长两公里,临街铺面保存完好,是华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原汁原味的一条老街。著名的桐乡书院、朝阳楼坐落其中,沿街建筑风格古朴苍劲,木制阁楼、青石板街面更是江北奇观;老街三面环水,富有灵气,是理想的旅游综合开发之所。清代文学家、“桐城派”代表人物之———戴名世,于康熙五十二年卒后,葬于南山岗砚庄之南(现本镇清水塘村),其墓俗称“榜眼坟”,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横街建筑风格和主街相同。古人在这里修建一条横街可以说是别具匠心,它具有三个功能,一是承接码头入口功能;二是具有防火功能;三是讲究风水,具有天然屏风作用。

千烟之地汪口


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可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地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却非常多。
汪口村地理位置因前碧水汪,故名“汪口”,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汪口位于婺源县东江湾镇的西部,离县城紫阳镇二十三公里。向西至瓷都景德镇八十四公里。往南至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58公里。
汪口向东到安徽黄山距离101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历史上被称为“千烟之地”,如今仍有500来户,1700多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建筑仍保留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

三千烟灶,五里长街


屏山在唐宋时称长宁里,位于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后因村北屏风山妆如屏风,得名为 屏山村;又因明清建制曾属徽州府黟县九都,故也称九都舒村。
     屏山村有“三千烟灶,五里长街”之说,至今村内存有明清民居两百余幢,有长宁八古桥、庆余堂、成道堂,还有三姑庙、御前侍卫贴墙牌坊、长宁湖、舒绣文故居、玉兰庭、葫芦井、小绣楼等名胜古迹。春风细雨桃花水涨;夏日纳凉,柳垂扬郁;秋夜赏月,水映桥动;冬季踏雪,竹翠笋萌。在中国桃花源–黟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素有“小桥流水,田园人家”美称的九都舒村,以其独具的风水村落特色和悠久的古黟风情历史,向世人展示着无穷的魅力。  

白鹭入梦的地方


白鹭村地处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白鹭乡,是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落,毗邻兴国和万安,这里至今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郁的赣南客家文化风情,至今已有八百六十年的历史。

千古第一村


真可谓“百代不斩,千年不散”,始建于五代,兴起于宋代,衰微于元代,繁荣于明代,败落于晚清、民国的古村
这里钟灵毓秀,自成天地。清澈的乌江水,自村南经村东,绕村北再向西北流去,会恩江水注入赣江,使得流坑村形成山环水抱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