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潇湘特色的古戏台
洪江古商城享有“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誉,古城内保存完整、内容丰富,被专家誉为“中国内陆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
分类: 国内古镇景点
芦笙悠扬的侗族人家
三月的皇都侗寨
一脚踏三省的边城
渝湘黔边城是位于三省(重庆、贵州、湖南)交界的城镇,是一脚踏三省的插花地。
清代章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轻缓划过的乌蓬鱼船,漂在烟雨中,荡漾着一股江南的韵味。虽说是渝湘黔边城,但实际的“城”却主要是由重庆洪安与湖南茶峒所组成。
船这边是重庆,河对岸归属湖南,从洪安跨泸溪河大桥就是湖南省花垣县的茶峒镇,沿河上溯两百米是贵州。
尽管已经建公路桥,但当地民众往返,许多人还是喜欢座拉拉渡。
上甘棠村给人的四大印象
张谷英村–湘楚明清民居的活化石
安义掠影
闲游唐贤坊村感受穿越之美
当我们身处唐贤坊古村里,关于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错感总浮现我的眼前,“过去”在残垣、断壁、古树、遗址和传说中解述,带着历史的沉重和人文的忧郁;而“现在”更接近时代,总是定格于一些真实的载体,甚至是活着的见证人。这样的见证人往往是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的岁月已如一堵厚云,声音黯哑,目光遥远,讲述中带着一种远古的神秘,让我们这些踏访者颇费揣摩。据村中老者所云及《滩头唐贤坊萧氏家谱》记载,基祖肖懋爵世居高塘,任过临川主簿官职,育有四子。后因“爱金牛渡之中洲,秀水夹流,嘉林从荫,遂筑室读书,题曰《中洲书院》,宋庆元五年(1199年)于洲头南岸筑室居焉。”建村名滩头,即今江边村。南宋嘉定年间(约1224年),按“以世之贤,莫盛于唐”的构思,基祖萧懋爵于村东立牌坊题名“唐贤坊”,不久建村乃名“唐贤坊村”,命次子萧澄分居于此。唐贤坊村由于繁衍开来,至今已历二十八世达781年之久。放眼唐贤坊村,禾水碧波荡漾,依村而过。沿禾水向北,有一滩名“金牛渡”,水浅而清濯,可涉足而过。
滩北岸边有一山,名曰阳台太极山,山形似鼓,又名铜鼓岭,登山远眺,唐贤坊村山明水秀,尽收眼底。村后有七眼连结如“龙”、水深面宽的大池塘,四棵枝繁叶茂、高大粗壮的古樟环绕于塘边,浓荫蔽日,水草青青,波光潋滟,美不胜收。极目而望,对村而立的吴仙山,宛如一只张着绿色翅膀的蝴蝶,振翅欲飞。难怪清代进士朱益藩当年欣游之后大发赞叹:“余尝沂金牛渡滩头上流,见夫阳台太极诸山枕其背,吴仙南岩诸峰列其前,屏障森列如玉笏。然禾川涟漪,清流交汇,其山脉磅礴郁积,水色迥环映带,望而知为石阳(吉安县古称)之名胜。
离开的时候,古老的唐贤坊村沐浴在夕阳金色的余晖里,没有浮躁,宁静得如一缕清风,一弯素月。唐贤坊,这扎根了数百年之久的古村,依然发出了悠远的、绵绵不绝的历史回声。
布局精美的罗田
罗田有三个自然村,呈三足鼎立形状。正面是罗田自然村,后面两个自然村分别是马岭、择树。罗田自然村倚靠大山,前面开阔,有自北向南、自西向南两条水流。马岭座落在罗田村后,相距1公里左右。除罗田村的村口有几栋楼外,村民们几乎全都住在一片古老的青砖瓦房里,房子一间连着一间,院子一座连着一座,既有别于苏州的园林式建筑,也不同于北京的老四合院。走在罗田村狭窄的石板路上,古街、麻石板道、古车辙清晰可见,整个村庄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地下古代排水系统。整个村落现在连为一体,又错落有致,民居古建、砖雕、石刻、木雕构件古朴而精美;房子和院落有大有小,内部结构也不完全相同。
在罗田民居的外观上,青石的勒脚、檐口砖挑、山墙马头墙、门窗的门罩窗楣以及砖石漏窗等式它的象征符号和精华所在。在村镇建设中,为了体现地方特色,仍然可以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或点缀。当然也要避免那种不顾现实的机械照搬,这样不但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往往还容易产生不伦不类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