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应县木塔


木塔能屹立近千年,与其独特的设计有很大关系。内外两槽立柱,用大梁、斗拱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稳固、完整的双层套筒结构,塔身没有用一颗钉子,都是靠榫卯结构相连,正是由于这种非刚性的连接给整个框架留下了一定的变形空间,木塔才能在历次地震中幸存下来。塔内有阶梯可以登至顶层,二层以上设平座栏杆,当年在顶层平座仰头近观“峻极神工”牌匾,俯瞰应县县城,远眺恒山山脉的情形仍历历在目,如今木塔年老体衰,只允许登到第二层了,楼梯吱嘎作响,让人不忍下脚。走出塔身,站在平座之上,风从身边掠过,燕子上下翻飞,木塔门前的草坪几乎是唯一的绿色,目光所及,光鲜靓丽的新建筑身后,依旧是低矮的一片瓦顶,这才明白房子还是那些老房子,只是做了个拉皮。木塔是文物,塔内的塑像是文物,那些老房子也快成为文物了,我轻叹一声,檐角铜铃叮咚作响,是在安慰我么?
顺西边的商铺往回走,一间特殊的门面让我停下了脚步。屋子里没有柜台,却摆了数张书桌,桌上的垫布墨迹斑斑,几个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描红、练毛笔字,满墙都是书法作品,孔圣人的画像在黑白世界中非常醒目。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攀谈得知,他姓米,是应县一中的教师,山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创办了以弘扬书法艺术为宗旨的米一轩,他自豪地告诉我,一放学,孩子们总是第一个跑到他的店里来练字,周末和寒暑假店里更是座无虚席,家长们也乐意把孩子送过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还教过很多外国游客写字呢。看着孩子们手把毛笔、一丝不苟的神情,想起古塔上那些或飘逸俊秀、或苍劲凝重的牌匾,我默默地祝愿米老师的小店能够走得更远。同样是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有的应当永恒、应当发扬光大,如具有浓郁东方风韵的书法;有的还是尽早被淘汰的好,如已不能遮风避雨的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