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游记

天宝村
天宝村在明清两代曾经出过二十多名进士
从院子的侧门进去便来到厢房,厢房与正房之间是一个小庭院,长了些草,地上放着些锅盆水桶之类的东西,让人感兴趣的是墙壁上的字,如“驾形势奔前程 办食堂靠群众”,一个厨房样的门口还写有“同志,请参观考察,提出宝贵意见”等字样,看来这里曾经作为“人民公社”的大食堂。再从厢房庭院的侧门进入正房,吸引我们眼球的仍然是墙壁上的宣传标语,如正厅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奋勇前进”、“树立敢想、敢说、敢干、敢革新、敢创造发明的共产主义风格”等,房门上有“标兵成林”、“福利事业遍地开”等标语,这些字虽然有些磨损陈旧,但我们还是可以想像当年人们激情高涨、热火朝天的情景。门上也有现在人们过年经常张贴的对联,房门也没关,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的床等家俱。从这些迹象不难看出有人在这里生活,但自我们进来至出去,一直没有看到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其实,有相当的房屋明显无人居住了,也许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有些房屋已经摇摇欲坠了,只有门前挂着的“保护文物--卢屋村文物保护小组宣”铜匾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有人居住的房屋大多只能看到老人和小孩,老人看到我们这些陌生人并无惊讶或警惕的表情,小孩倒是显得有些好奇,经常偷偷地看我们。其中有一户人家门口坐着两姐妹在编着什么,仔细一看,好象是做彩灯用的东西,看着他们勤快地干活及脸上天真无邪的表情,我赶快用相机把这一幕捕捉下来。同事成跟他们开玩笑说,我们是电视台的,晚上你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自己了。听到这话,他们马上露出一丝羞涩又有点兴奋的表情。看来,这里的人们跟中国的大多数农民一样,还是那样纯朴、忠厚。这一点在接下来的经历中再次得到印证。
快要从村子出来时,已近晌午,我们决定在村子里找个吃饭的地方,品尝地道的农家菜。不久就找到了一农家餐馆,点了几样菜,要了几瓶啤酒,我们就在葡萄架下的小石桌吃了起来。一边享受着荫凉,一边吃着味道极好的农家菜,喝着清凉爽口的啤酒,好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