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田螺坑土楼群

在数以千计的漳州土楼中,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建筑群是最美丽的,它由一方、四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如山野中盛开的花儿,有人戏称之“四菜一汤”,令人不能不感叹民间语言的生动!  

田螺坑 的的的的建筑风格尽显神奇,田螺坑这一地名的来历颇为蹊跷,众说纷纭。据说,它得名于村庄背靠的湖岽山状似田螺;另悉,田螺姑娘的神话故事说的就是黄家祖宗,那个叫黄百三郎的幸运儿,因为田螺姑娘的神助,才得以从一个养鸭少年成为一方富绅。田螺坑疑似布达拉宫村,属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是一个土楼村落,由1座方形、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组成,居中的方形步云楼和右上方的圆形和昌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以后又在周边相继建起振昌楼、瑞云楼、文昌楼。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是民居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1年5月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螺坑土楼群由一座方形土楼“步云楼”,三座圆形土楼“和昌楼”、“瑞云楼”及“振昌楼”,一座椭圆形土楼“文昌楼”组成。此外村内还建有一些土木结构的平房和楼房。土楼群中年代最早的步云楼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距今约200多年。最晚的文昌楼建于1966年。这个土楼群是在一个较长的阶段内逐渐形成的,清嘉庆年间是此地土楼修建的开始及高潮,有三座土楼在这一阶段建成,此后再无这样大规模的建设活动。早期连续修建三座土楼,无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恐怕不是一个新兴居民点所能承受的,需要当地居民相当的积累为基础。
  田螺坑村选址在山腰地带有其特定的地理、历史原因。首先,此地山峦连绵,山间地带狭窄,并不适宜建筑大型居民点。而且下坂村早在田螺坑村兴建之前已占据了空间有限的山间地带(南靖县内现存最古老的土楼——建于元朝中期的裕昌楼就保存在该村,因此下坂村最迟在元代中期就已有相当的规模)。下坂村的土楼规模一般较小,当是受地形所限。